蘭桂萍
[摘 要]人文精神是指在教學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學生的發展來對待事物的態度。根據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要意識到教學不僅僅是只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能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人文精神;教學;培養;應用
人文精神應該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在當今時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體現出重視學生的智力的開發,把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相互統一起來。
一、讓學生從閱讀理學發展史著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一些閱讀材料,在閱讀中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一些人文精神,還可以對這些科學家的成功的過程做簡單的補充,幫助學生來分析和了解這些科學家們在失敗和成功中的經驗教訓,了解他們的人生觀。比如牛頓的勤于思考、不斷鉆研的精神,伽利略為了堅持真理向權威挑戰的故事,還有古代的沈括,他的發明比哥倫布的發明要早幾百年等等。
二、從物理教材中的知識著手
其實物理教材本身有優美的語言描寫、精美的圖畫,很多知識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在教材中“運動的世界”運用了優美的語言和富有運動趣味的圖片,還有一些圖片比如 “海市蜃樓”“趙州橋的倒影”等引人入勝,北京頤和園、長城、三峽等等這些建筑。
教師可以在教學安全用電的時候,培養學生的節約用電的意識和安全意識,給學生講解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環保意識。在講解機械效率的時候,可以培養學生平時的效率意識,在學習能量守恒定理時候,培養學生遵循自然規律。在地球這個大環境中,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要遵守自然規律,適應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培養這樣的人才。
三、從物理學科特點著手
其實,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也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運用好物理學科中的一些小實驗,還可以找一些適合學科和學生特點的小實驗來演示,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好習慣,讓學生在做實驗中去探索和創新,還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來進行教學,比如拍打灰塵的道理、影子的原理等等。學生通過學習光的原理,知道了海市蜃樓是怎么回事;通過學習光和聲,知道了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道理;通過學習熱學,理解了森林中一年四季都涼爽的原因;通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清楚了很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同時培養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對自然現象的好奇,使學生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諧,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愿望,使學生有自主觀察和積極實驗的興趣,養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四、從物理教學方法改革著手
要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探究中,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共同研究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在合作中,要引導學生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學會傾聽,這種學習方法能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五、從物理考試改革著手
教師可以通過對物理考試的改革來實現人文教育,把以往的只注重知識的觀念轉變為體現人文教育的內容。在物理考試成績中不再只重視尖子生,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發展。通過考試的改革,使學生和教師都能注重以人文教育為目的的學習和教學。比如不再只考學生數字和概念,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去體會感受到了什么,今后應該怎么去做。這樣的問題就體現了人文精神。
其實,在教學中,只要意識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國家的強盛的條件,那么教師就會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實現以人文教育為目的的教學。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