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棟
摘 要:高中生物理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隨著高中物理課改的開展與深入,積極地探索運用物理知識創新可能性發現能力培養、對身邊事物開展物理性創新提升啟發培養與物理興趣性知識的創新靈感積累等路徑,實現高中生學以致用能力、物理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 創新能力 發現能力 靈感啟發 知識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24-01
創新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基本能力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得以全面地實施。尤其是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對物理創新提出了更高、高快的要求,高中物理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學科之一,需要從教學上尋求突破以培養更多創新人才。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內容為例展開相關的思考。
1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最基本路徑之一,高中物理由于其知識的難度、寬度與深度,需要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做出切實地努力。
1.1 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
物理作為一個日常應用性強的學科,其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其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如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的內容時,教師在開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特點與概念,以及關于與時間關系公式v=v0+at的教學,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開展相關的速度與時間的運算。如汽車正常行駛、遇到緊急情況剎車與負重行駛等不同情況下的速度與時間關系計算等,進而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知識的運用,并把知識運用到現實問題的解決中。
1.2 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作為一個較高的素質要求,需要學生在高中物理知識全面掌握與運用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在現實中發現各種不解或遇到的依靠現代物理科技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出的突破或提升性的個人知識運用能力發展。如在教學“牛頓第二定律”內容時,教師根據其中的超重與失重的基本知識,對學生在相關知識在現實中運用的創新能力培養。例如在車輛行駛中,如何通過外力的作用或車輛自身剎車阻力的作用,讓其在上坡、下坡、泥濘道路環境與結冰等路面上,解決其超重或失重問題,減少各種危險的幾率,提高車輛與司乘人員的安全。
1.3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需要教師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的思考能力。主要表現為:對教材知識與教師講解知識的質疑思考。
2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高中作為學生知識提升與拓展的關鍵階段,高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還必須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的依托,與借助其他的學習形式實現其合力性的培養。
2.1 運用物理知識創新可能性發現能力培養
即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尤其是針對創新思維的火花,教師積極地加以保護與開發。教學實踐中從兩個方面切入:知識質疑性培養切入。隨著高中生物理知識的增多,結合他們的日常閱歷,他們或因為知識學習的不踏實、或由于知識性的質疑發現,會產生各種創新性的要求,如牛頓第二定律中的連接體問題解決所激發的創新可能性。知識創新運用性培養。即學生在超越高考大綱和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展開創新運用,如超重與失重知識的在日常對物體稱重運用,例如如何創新解決買東西稱重的失準問題創新運用等。因而,教師要善于撲捉教學中的學生所迸發出的各種創新亮點,一方面要注意搜集與集中這些創新可能性,教師在即時加強保護與激勵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進步;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地成功體驗中,把創新可能性轉化為創新的現實性。
2.2 對身邊事物開展物理性創新提升啟發
物理知識是現實生活中運用最多的知識之一,身邊處處皆有物理知識的運用與創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身邊問題物理現象的解決創新。盡管現代科技非常發達,但依然有很多的問題難以解決,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各種物理現象,需要結合現實需要開展創新活動。如在教學“探究靜電力”的內容時,學生會對身邊的不同物質之間的靜電現象產生疑問,如玻璃棒與絲綢、布與毛皮、塑料與人體等之間,他們產生靜電的電荷大小、點電荷的相互作用、靜電力的變化等,針對他們生活中的靜電煩惱,不僅要學會化解還要創新如何運用身邊的靜電現象,化為有利于生活的各種現實作用。身邊物理知識運用創新。如針對上述電荷知識的創新運用,如何運用物體之間對電荷相互吸附性,不僅消除彼此之間靜電的產生,也會在日常中不同物質的運用上展開創新,以避免各種靜電產生的不必要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發生的一些傷害現象,如過敏性現象等。教師要注意根據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在啟發學生注意發現的同時,鼓勵學生多多積累與總結。
2.3 物理興趣性知識的創新靈感積累
盡管物理知識相對深奧、知識難度較大,但由于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較多,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對不同章節的知識點產生興趣,或許是力學部分,或許是電學部分等,尤其是學生接觸最多的物理運用,會讓學生在更多的關注與運用中,產生個人便利性的創新運用。如在教學“波的干涉和衍射”內容時,針對那些對各種“波”有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相關創新靈感的啟發與積累。如波的疊加、衍射與干涉等,讓學生針對聲波、電波、水波與機械波等,展開各種創新想象。尤其是結合當前各種“波”在相關領域的運用,如醫學等運用,例如,B超的超聲波、電磁波治療等方面。再如在寒冷冬季如何創新運用熱波的衍射,為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創造溫暖的空間。
3 結語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既是教學目標與任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與創新的體現。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與現代科技的日常運用,在完善與補充物理知識的同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結合起來,讓學生創新的積極性與靈感成為學生學習與運用物理的興趣與動力,不斷引領學生搞好物理學習。
參考文獻
[1] 徐波.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9):17.
[2] 路偉峰.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初探[J].數理化學習(高三),2011(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