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潔武
摘 要:中國,這個如龍一般的國家,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是支撐著這上下五千年文化屹立不倒的龍髓。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中國的教育史也正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本文將通過語文發展史的角度對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改革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些許淺談。
關鍵詞:語文學科發展史 高中語文新課改 改革內容 教學方法 改革與現實的矛盾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25-0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語文作為高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自然不可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近來掀起的一股高中語文新課改熱潮更是讓我們若有所思,現有的高中課程無論是從內容還是教學模式上都不再作為適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標榜。作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對高中新課改不但有理論上的幫助,還有實踐指導意義。
1 淺談語文學科發展史
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發展可分為萌芽誕生、艱難成長、曲折發展、走向成熟的四大階段。
中國古代教育是一種混合型的教育,那時候的語文教育不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語文學科,它只是包容在綜合性教育之中。其起源于清末的新式學堂,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是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萌芽。接著,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現代語文在戰火時期艱難成長。其后,中華人名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整個民族踏入一個新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語文教育經歷了文革的抨擊,其曲折發展的道路令人心酸但助長著那個時候的人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動力。文革的結束代表著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解放思想使學校教學秩序得以恢復,教育事業步入正軌,中國現代教育在語文教學大綱的編制、語文教材的建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語文教育研究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2 高中語文新課改內容
2.1 反對知識傳授,注重經驗積累
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師生之間完美無間的合作。老師和學生之間對應的關系應是知識的傳授與經驗的積累。傳統的教育教學側重的是老師客觀的機械的向學生講授文化知識,而高中語文新課改則打破了這一傳統,他反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2.2 反對“偏、難”教學,注重結構合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文化的傳承早已不是糾結于“偏、難”的教學,知識是死的而人確是活的。時代的浪潮沖擊著每一個人必須全方位、多角度的發展。為了保證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生活,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內容應是學習與生活、科技、社會人文等緊密聯系的知識。讓學生活學活用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2.3 反對單一必修,注重“必、選”結合
高中的語文教學應包括必修和選修兩個環節。其中必修課的存在在于使學生具備準確、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能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選修課的目的則在于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能自主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有利于奠定學生個性的形成。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自由選擇還可使得學校靈活安排。
3 教學方法的改變
要想在高中語文新課改中取得戰果性的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對教學方法的創新更是錦上添花。
首先,最重要的應是培養平等的師生關系。誰不想受人尊重?而受人尊重的前提則是互相尊重。培養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使課堂氣氛愈加的活躍及融洽,只有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心理距離縮小,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老師的教學觀念,繼而老師也擁有了創新教學方法的積極性,這樣的良性循環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提高了學習成績。
其次,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老師和學生都過于注重學習成績的分數與排名,這樣是很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天資不是很高的學生希望通過后天的努力來改變學習狀況,但事與愿違,最后的結果還是讓人無可奈何。此時,作為新課改的老師就可以通過評估學生的努力程度適度的提高他的成績,以促使他更有信心的學習。
再次,老師的教學方法應側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及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我們知道,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由老師啟發到學生接受的過程,要想發揮至極致,學生的領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即使臺上的老師談古論今滔滔不絕,要是臺下的學生根本沒興趣或是不積極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那也是一場空。況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符合高中語文新課改的理念。
最后,但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教學方法應以學生為本。傳統的教學都是統一的授課,一篇文章的內涵都由老師灌輸給學生,可這是有極大的缺陷的,因為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語文從來沒有精確的答案,誰都不能否定他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并具體對待能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推動教育創新的實施。
4 改革與現實間的矛盾及應對措施
改革的前景是好的,但也存著一些與現實間的矛盾。第一,改革后無疑加大了校本教材的開發力度,但開發成果確實存疑的,因為我們不能保證開發教材的利用率是多少。其次,開發教材的過程會耗費時間和精力,這些都可能導致學生的成績有所下滑,這是否是學生和家長能接受的呢?第二,選修課程的開設存在教材教輔的選擇、開課教師的分配、學校資源的使用和考試測評的操作等問題。第三,課外實踐安排有阻礙。由于傳統教學的影響,許多學校和家長都側重于課堂知識的獲取,忽略了課外實踐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擔心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教學質量下滑繼而導致孩子成績下降。
雖然改革出現了重重困難,但我們知道改革勢在必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排除萬難。面對阻礙,我們可以加強宣傳力度與輿論效應,旨在讓每一個人都了解改革的實質,讓改革觀念深入民心;或是可以從實際情況去編寫校本教材,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源與時間的浪費等諸如此類。
5 結語
學科在伴隨著時代而發展,高中語文新課改順應了學科發展的潮流,它是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的準則要求應運而生的。其充分發揮了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我們不難發現,高中語文新課改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極具現實意義,它不僅能有效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還能提高高中生語文的學習成績。所以,面對這一改革契機,我們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來迎接它使其更好的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而不是一味的抵制。因為它正在為造就時代提供全方面的人才,發揮增強名族凝聚力、生命力、創造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賴慧玲,薄守生.從學科發展史的視角看高中語文新課改[J].文教資料,2011(10):42-43.
[2] 曹詠梅.論高中語文新課改對教學方法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133.
[3] 李金才.高中語文新課改: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沖突及應對策略[J].語文建設,2006(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