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峰
摘 要:歌曲演唱這門學科綜合性、系統性和關聯性都是極強的,歌曲制作者的個人情感、時代特征、人物風貌都會通過歌曲的演唱表現出來,只有對歌曲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本意。
關鍵詞:聲樂藝術;藝術表現;演唱;節奏;風格
作為聲樂藝術的靈魂和生命,聲樂教學中的藝術表現與處理應該引起教師高度的重視,開展聲樂教學的時候,要著力提高學生對作品處理的能力,向縱深方向挖掘作品的內在含義和時代特征,對作品有一個透徹的理解,為了達到以上幾個方面的目的,必須高度重視以下幾個環節。
一、熟悉與了解作品
1.要熟讀歌詞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朗讀歌詞的時候,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使用普通話來讀,此外,歌詞中的的語句也是具有語法特征的,注意句末的押韻,學生如果能夠背唱就可增強對歌曲的印象與理解,更易于情感的表達與流露。
2.熟悉歌曲的節奏及其旋律線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是樂感的核心組成部分。演唱好一首歌的前提就是把握好這首歌曲的節奏,上行、下行、平行是歌曲中常見的三種旋律線,這三種旋律線并不一定獨自出現在歌曲當中,在歌曲中互相結合的現象也能看得到。
3.注意歌曲的調式、調性
調式、調性對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內容所起的重大作用不容忽視。如果想表達歡快愉悅的情感,歌曲通常使用大調式,如果情緒比較低調,有著淡淡的哀愁存在其中,則會使用小調式。當然這也并非絕對,特殊情況也是存在的。
二、了解掌握歌曲作品的時代特征及其演唱風格
為了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增強對歌詞內容的記憶,掌握歌詞想要表達的實際內涵,了解歌曲所處的時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無論是時代的歷史條件,還是時代的精神面貌,甚至是時代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文化背景,學生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和仔細的認知。因為,文化是當時社會的體現,而歌曲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表現形式,所以,學生如果能夠通過了解當時的時代來結合作品中人物的個人經歷和情感態度,就會對歌曲產生全面的了解。
鑒于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所以,對歌曲的演唱風格有一個熟悉而又全面的掌握也是必須做到的。對歌曲進行演唱的時候,演唱者要想激發現場的活力與激情,增強歌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須準確地把握所演歌曲的風格。學習聲樂的一部分學生對作品的風格完全忽略掉,有時候竟然發生不知道自己所唱歌曲屬于哪個國家的情況,殊不知只注重聲音透露的表演不會給聽眾帶來任何的聽覺享受。既然聲音表演中存在這種問題,我們就應該對癥下藥,著手去解決。為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歌唱觀念,聲樂教師要開展必要的引導,歌唱的時候不能單純地只注重聲音的發出,情感的流露才最重要。這樣做的前提和基礎是聲樂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知識,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除了開展面對面的教學外,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相關書籍也是很有益處的。對于聲、曲、調等專業的基礎課也不能忽略掉,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歌唱觀念,走出歌唱誤區。
三、關于作品的“二度創作”
“二度創作”這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把歌曲的內在技巧和演唱者的外在表現實現有機結合。
1.注意歌曲的速度
不同歌曲的演唱速度是不盡相同的,而且對速度都有著明確的標記。如,古笛作詞、黃有異作曲的歌曲《趕墟歸來啊哩哩》,這是一首有引子和尾聲,比較歡快的分節歌。此曲在演唱“鳥兒聲聲”四個字時,要采用斷開的慢速。然后回原速,用這樣的速度變化也能有效反襯主人公的歡樂心情。第二小結“啊哩哩”漸快,第三小結恢復原速。
2.歌曲語氣的把握
如果探究哪種藝術形式實現了音樂與文學的真正結合,那么答案非聲樂表演莫屬。對文學作品情感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朗誦者的語氣的影響,聲樂演唱也不例外,對聲音作品的二度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演唱者的語氣處理。
3.歌曲高潮的處理
所謂的歌曲的高潮,指的就是歌曲中表達情感最強烈的地方,歌曲結尾時的最高音或接近結尾的高音是高潮時最明顯的表現。有的作品沒有非常明顯的高潮點,如《搖籃曲》的最后一句“媽媽都給你”、正月里來中的“多捐些軍糧也是抗戰”,這都是作品情感的高潮。
總的來說,對于歌曲的藝術表現與處理而言,不同的演唱者有著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為演唱者各自的精神風貌、歌曲的內在含義、時代特征、生活體驗等各方面主客觀因素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表演的教學當中,不能單純地強調表演技巧而置音樂作品的實際內涵于徹底的不顧,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增強學生在聲樂表演方面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律.聲樂教學中的歌唱藝術處理[J].美與時代,2003(08).
[2]張紅漫,陳燕.論歌曲的藝術處理[J].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