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彬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是一門專門研究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學問。那么,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提煉出特色的高效的教學方法是整個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就是要求教師從中選取更為有效有特色的教學方式來達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那么,此時教師就得完全熟知語文教材編排的以及其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性,進而能夠抓住教學方式中的要害,提煉出更獨特更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材教法 提煉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00-01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就是讓教師抓住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并且深層次的理解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給出的教學方法進一步運用更多更新奇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讓教師合理利用語文教材,高效吸收教材中所指示的教學方法,以最有效的傳輸方式將教師的滿腹經綸傳授給學生。那么到底該如何能夠讓學生真正領會到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的跟隨社會的發展腳步,以語文教材中的教法為基準,提煉出更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來剔除傳統教學方式進而提升當前的教學效率。
1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歸納
1.1 最為傳統的講授教學法
教師為主講的講授教學法統治著整個教育系統。從始至終,教師包攬了教學所有的工作,包括,抓重點,解難點,以及整理知識結構,分析課文結構等等任務。只有通過教師“說”來貫穿于整個教學系統。例如:對于《小麻雀》這一課的學習,要求會寫的十個生字,摔、糾、蹲、扯、蹈、瑩、瞪、舔、懊、禿。教師常常會為學生提前做好重點歸納工作。不注重學生自己從閱讀中歸納與思考。這種講授式的老教學方式并不能夠適應當前學生發展的特點。相反,這種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還會鈍化學生思維的發散,不僅如此,還語文教材所指導的教法恰恰相反。所以,這種基礎的講授教學方式也逐漸不適應了當前語文教材教法,而語文教材教法也正在淡化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
1.2 按照教材中習題的編排,進行有限的提問教學
以前,完全按照教材中所安排的教學節奏,在老師照著課本進行完主要內容的灌輸之后,就開始處理課后練習題。完全死板的按照語文教材教法安排,進行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學。就連每一課的課后練習,大部門教師的處理方式也局限在按照學號的順序回答問題,有些學生按照算好輪到自己的那一個題,回答完之后就認為萬事大吉。因此,這種較為有限的提問性教學也逐步在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中退化。在這種教育方式的狀態下,在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中繼續退化老教學方式,提煉更多更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有必要,而且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1.3 傳統的板書教學法
俗話說“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能撐起教師的一片藍天”,對于教師來說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就是板書,教師將之前花時間準備的教案通過在黑板上列出一個大致的提綱,之后順著提綱在進行講解。這就是傳統的板書教學法。例如:對于《神鳥》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常常是把1~3段分為一部分,4~16段為一部分,并且將其中心思想進行一個簡略的總結在黑板上。這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但是,這樣傳統的教學也已經追不上社會整體發展的節奏。因為,在有限的40分鐘的語文課堂教學內,板書也會消耗掉很多的時間。因此,教師必須提煉這種教學方式的長處,再結合其他教學方式進行高效的語文教學。
2 結合教材教學法,經教師提煉出有效的特色教學法
2.1 以學生為主的,自由討論式教學
新課改不僅僅針對教學方式,同時也對于語文教材編排上也進行了許多改革。在教材的編排上也參雜了許多教學方式方面上的因素。例如:現代的教材中常常會出現“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請你談談對他們的看法”等等,那么針對語文教材中編排著這樣的潛在的以學生為主的教法應該及時的被教師所提煉出來,并且將提煉出來優質的教學法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就如以上教材中的問題,進一步推進自由討論式教學。通過以上教材中自由發揮性的問題的引導,激發學生積極談論的欲望。這種討論式的教學不再局限制學生的思維,完全掙脫了講授式教學的對學生思維局限并且控制的枷鎖。這種新教學法就是教師從傳統教學方法以及語文教材教法中提煉出來的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
2.2 擴展教學范圍,以舉例為教學方式的核心
自從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以后,全球的信息沒有界限而言。那么,此時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也同樣應該擴大教學視野范圍,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那么,教師所提煉出的另一種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通過恰當的舉例作為有效性教學的核心,從而進行一個知識面的拓展。例如:關于《鯀禹治水》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以大禹為一個典型的例子,舉一些有助于理解本文例子,通過這些例子的列舉,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的技巧,還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因此,這又是一種透過語文教材教法提煉出來的又一種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
3 以語文教材教中特色教學法與課外活動的有效結合
3.1 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開展主題活動
被教師多年研究的并且提煉出來新教學方法如果能夠結合某些課外活動一起實踐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去,其展示出來的作用也是無窮大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在運用新教學方式的同時更應該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每周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角色對掉,提前給學生一些發揮性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以及對于課文的理解進行編寫教案,之后再在講臺上將自己對于某一課的見解進行分享。讓學生通過這種試講的方式鍛煉自己的能力,并且通過這種角色互換深刻體會作為教師的不易之處。這樣讓每一個都有機會當老師,進行互評互教的教學方式不免是教學方式中的有一大特色。所以,特色的教學方式與恰當的環境相結合會對教學效果散發出無比強大的威力。使學生收獲到最大的知識效果。
3.2 組織觀看具有輔助語文教學意義的記錄片
當前社會的發展,教育方式如果不接納這種信息社會的發展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中與現代社會的結合也是教師所要提煉的一種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適當的抽出一節課時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記錄片,會對學生身心和精神上都受到熏陶。那么,這樣的課外活動與其中潛在的教學方式能夠完全起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總而言之,對小學語文教材教法的提煉就是首先要求教師把握好教材的合理編排的意圖,是教師在嚴格的訓練之后獲得一些與時俱進的教學技巧。然后將自己的才華以最大限度的進行傳授,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時,再不斷的進行探尋更多更有效地教學方式并且提煉其中的精華,讓所有的精華融為一體,最后鑄成一種強有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潘永興,柳海民.激勵教育的理論詮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