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秀
聽課,是教師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教師必須修行的基本功。上了三十多年的課,聽了三十多年的課,但近幾年我聽的課特別是青年教師上的課,受益匪淺感受頗深,我這個井底之老蛙在他們的感染下仿佛已經奮力躍到了井口:他們個個都后生可畏,有的課堂設計精細,教學語言流暢得體而又不失風趣幽默,課堂秩序井然,結構嚴密,讓人無可挑剔;有的課堂設計粗略,語言淺顯易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到了知識,完成了學習任務。有的老師僅僅起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學習、暢談,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中國文化,也達到了語文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他們精心的備課和新穎的設計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制作也使我更加明白:要用一切手段為語文教學服務。
每一次外出學習其實對于我來說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需要努力的地方。靜下心來細細思考:年青人的教學方法能夠達到那么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育戰(zhàn)線的一員老兵,我為什么還在老地方踏步,我老了嗎?他們的方法我能夠采納、學習借鑒嗎?心動不如行動,在我上《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我試著學習使用他們的教案,模仿他們的動作和說話的語氣,讓學生做與我聽課的老師布置的一樣的作業(yè),希望不費力氣就能達到名師的效果。可是事與愿違,學生在課堂上無話可說,課堂氣氛沉悶,有些孩子在學習完課文之后連理解文章中最后一句“鳥的天堂”為何要有引號,兩個“鳥的天堂”有什么區(qū)別都不甚明白。我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為何教學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我感到茫然……
我是一個倔強的人,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這種茫然煥發(fā)出我內心的激情。重新打開聽課筆記本,把聽的一節(jié)節(jié)課著電影“回放”,再次靜心“聆聽”他們的講課,分析比較我們之間“相似”的教學方式,我發(fā)現(xiàn),首要的是學生對象完全不一樣,我聽課的地方都是縣城、市區(qū),這些孩子見多識廣,閱讀、表達的能力較強,而我的孩子大多來自農村,他們的眼界受到局限,應該根據我的孩子來設計課堂,不應該簡單的“復制、粘貼”他們的教學方式方法。我們之間的課僅是“形似”而非“神似”!我作為聽課者,在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中應該有所選擇,不能因為學習別人模仿別人而迷失自我,適合自己的就借鑒,不適合自己的作為欣賞。聽課也要“用心”,要知道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有哪些優(yōu)點,自己的個性在哪里,學生的差別在什么地方,“因地制宜”。只有不斷總結自己,總結過去,認真審視自己,領會新課程理念,才能在學習別人的基礎上發(fā)揮出自己更大的優(yōu)勢;不能只做“模仿秀”,要在實踐中學習、積累、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聽課者不僅要“聽”、“看”、“記”,還更要“想”,在聽課的過程中要捕捉授課者和甚至其他聽課者的每一個動作、語言和表情,記下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方法。在聽課之后更要及時積極的思考,準確客觀的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取長補短。要看懂上課教師的每一個動作,聽懂每一句話所包含的意思和意義,明白自己學習、努力改進的方向。對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更要思考:為什么這樣設計?還可以怎樣設計?這樣的設計體現(xiàn)出什么理念?挖掘探究其背后的東西,才是我們聽課者應該學習的精髓。只有把意識和理念提高才能得心應手地應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才能聽好課、評好課、講好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情施教”。
是啊,學生就似天空中的云彩,永遠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語文教師若是墨守成規(guī)用自己的靜去觀動,是不容易成為一個優(yōu)秀甚至合格的語文教師的。只有用心去聽、去看、去想、去問,不照搬別人成功的教學經驗,把自己與語文和自己的學生“三合一”融為一體,才能使語文課堂更為生動有趣,才能夠達到“三維目標”的整合。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后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后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yè)務水平;改掉一直以來要等到進入聽課的教室才知道聽的是什么內容的壞習慣,在聽課過程中,不當教案記錄員,做到有“備”而聽,從思想上樹立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獲取教師學生第一手材料,為自己獲取好的方法奠定基礎;在以后的聽課中,我應該在了解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盡可能備一個簡案,方便在與授課老師的對比中更好的發(fā)現(xiàn)差別,幫助自己找到自身的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的能力。活到老學到老,老教師課改要行動,釋放出老教師的激情,繼續(xù)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無悔的“青春”。
聽課要用心,凡事要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