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 張磊
【摘要】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的整合有利地促進了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步伐。本課題根據小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程中的作用,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關理論與方法,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的整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具體的操作程序與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能夠使課堂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整合 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95-02
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被廣泛的開發和推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所以我們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特提出“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整合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實踐,開放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因此,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有待于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的不斷實踐和探索。下面就談一些筆者的思索、嘗試、做法和反思,以拋磚引玉。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拓寬英語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英語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英語、用英語的意識,多方面激發學生對英語愛好。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是教師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學生吸收信息量在不斷增加,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可以為我們提供大容量的信息內容,以便我們更好的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建構過程,是一種活動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小學英語課程的目標就是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在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助學者、幫助者、鼓勵者、促進者和咨詢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媒體和網絡則是學生在主動學習、協作探索時的認知工具,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達到小學英語課程所要求的各項目標。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
計算機輔助教學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學生在現代英語課堂上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然而現在有些教師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熱身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越是及早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就越好。因此,授課教師都想盡辦法在熱身環節讓學生充分“預熱”,精神飽滿的開始學習活動。
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英文歌曲和童謠。這些歌曲或童謠和每單元的教學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從和教材配套的光盤中可以找到相應的flash課件。學生喜歡學唱這些歌曲及童謠,一方面學生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另一方面師生共同打造了英語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進入激昂的學習狀態。在學習《Seasons and Weather》這一單元時,我組織學生看著PPT上的flash畫面齊唱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學生邊用手打節奏邊演唱歌曲,音樂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忘卻了煩惱和憂慮,自然而然的進入了學習狀態,情緒飽滿,勁頭十足。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復習導入,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為語言輸入奠定基礎。
新知識與新技能的建構過程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系統之上的。教師要善于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最近發展區在哪里,讓學生能夠稍加努力就能夠學會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在熱身活動之后我首先組織學生觀看flash 動畫,復習以前學過的一些動詞短語如:play football、go swimming、fly kites等,為引出四季中要做的活動做好“詞句”方面的準備;然后我選擇重點的四幅圖片用PPT呈獻給學生,組織學生進行總結歸納,隨著學生的闡述我用PPT逐步呈現四季的特點和在四季中要做的一些事情。這樣做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重點句型“What do you do in spring?”“I fly kites.”的用法,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做好“支架”。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展現情景,激發學生英語會話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大量的口語交際情景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畫面提供情景,學口語、用口語,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更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情景對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愉快地交際中,克服了小學生口語能力低、弱的恐懼心理,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使他們從小養成敢說、愛說英語的好習慣,讓他們更好地去聽說交際,使他們能在不同的情況下充滿自信地與人交談,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和自學能力。如在教學Module8 Unit2 Its hot and sunny today時,我用課件展示不同的天氣情況,在一扇窗戶之后,每一次打開的都是不同的天氣情況,rainy,windy,suuny,snowy, 同時和同學們練習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不僅可以為學生展現真實環境,還可以給學生練習問答提供了借鑒,不至于在課堂問答的過程中無話可說。同學們都可以根據提示來回答Hows the weather? Its rainy。……
三、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個性化學習。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材料和實踐機會。但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只注重書本知識,教學往往機械地圍繞著書本轉,學生的信息量不足,視野不開闊。現在有了網絡,網上的資源豐富多彩,有最前沿、最流行的學習素材,為師生提高了大量的信息。例如,在《New Standard English》第二冊Module7 Unit 2 We have Christmas in England的教學中,書本內容就只有幾個詞組:eat peanuts,sing songs, eat sweets,have a Christmas, give presents,如果僅按書本教授這些單詞,不向學生介紹圣誕節的由來、慶祝方式等相關信息的話,這些詞組對學生來說只是鼓噪無味的符號,且他們根本不了解在圣誕節為什么做這些事情,而通過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信息后,教師就可以充分向學生展示這個西方最重要節日的文化內涵,從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分成小組,上到精心選擇的英文網站去搜索有關圣誕節的各種信息,下載整理相關的資料,最后分組在班上開展圣誕節知識“講座”活動。孩子們時而觀察選擇,時而思索;時而動手操作,時而自由交流,個個興致昂然。在“講座”活動中,他們分工合作,發言十分精彩??梢娯S富的網絡資源克服了教材和實物教具的局限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遠遠超過書本知識,真正做到自主學習,體現了小組的協作學習作用。
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能夠使課堂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語言建構的質量,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龍滕淵.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J]. 文學教育(下) , 2009,(03) :139
[2]顏麗萍.新課程下小學英語的開放性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03):58-61
[3]萬曉艷,金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272-273
[4]劉志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芻議[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9,(05) :44-45
[5]陳榮.淺談網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宜春學院學報,2009,(S1):215,217
[6]崔紅娟,彭祺.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11):35-36
作者簡介:
張賢(1979年2月-),女,2002年10月參教,研究生學歷,小學一級教師。自參教以來,先后榮獲“壽光市優秀教師”、“壽光市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所撰寫的多篇論文先后在國家、省論文評選中獲獎。所輔導學生英語競賽、電腦制作、讀書讀報競賽多次在國家省市縣獲獎。
張磊(1981年3月-),女,山東省壽光市人,大專學歷,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