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淑艷 劉思言 姚丹 劉洪章 王義 王志英
【摘要】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既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學科體系,達到本科教學標準,更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要致力轉變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著力以“應用型”生物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具有特色的技能人才標準,探索實用生物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生物技術 應用型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213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50-02
生物技術是一門涉及領域寬、涵蓋范圍廣、基礎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研究成果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應用前景廣闊,承擔著迎接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經濟時代重要責任。21世紀,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生物技術應用人才前景廣闊,可以在推進農業革命、增加能源供給、改善環境狀況、確保生物安全與人類健康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所以對于學生的培養來說,現在需要既有一定理論基礎、又要更重視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一、以學科建設為支點,突出專業特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由于應用性、實踐性是生物技術專業最重要的特點,因此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制定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技能規格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從理論到實踐、從實習到設計、從驗證到創新、從研究到技術實踐,全方位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技術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并且將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安排在小學期,進一步突出和強化了實踐教學。如基因工程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植物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初步具備生物技術及其產品研發的能力。同時,應開設“文獻檢索”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查閱中英文專業文獻的方法、了解文獻的引用規則以及撰寫科技論文的專業規范和學術道德。結合學術報告、學年論文以及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項目申報與論文發表、參加生命科學技能競賽、科技創新和創業大賽等(可獲得相應的學分)以及參加生物技術學分社團活動并通過考核可以獲得學分,進一步激發、鍛煉學生的研發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二、優化師資結構,完善評價機制,改進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關鍵,一個學科要有好的發展,必須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的具有較高素養的教師隊伍。而加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基礎[2]。生物技術專業教師隊伍具有理論基礎較厚、學歷高、學術水平較高的特點。但要想培養出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具有“雙能型”的專業教師隊伍,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一方面,教師能站在學科前沿,在學科領域中有突出成就,又能掌握整個學科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風和觀念,使自己要有創造性。
三、拓寬校內外實踐教學交流平臺,開設就業創業實習,增加學生就業渠道
現有生物技術專業與校外相關企業的交流一般較少,來自生產一線技術的知識極為有限。因此,學生對生物技術領域的生產、研發以及現狀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從而對專業的興趣和前景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迷茫[3,4]。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即是要拓寬校內外的實踐教學交流平臺,以企業為依托,積極的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學生除在實驗室進行驗證性實驗外,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合本專業動手操作的實習、實訓場所,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大批業務熟練、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鼓勵學生自主進入生物技術類公司進行工作前見習和學習,學生在企業一邊實習、實訓,一邊進行專業課學習,縮短了教學與企業的差距,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激發學習熱情,掌握了知識,增長了才干,學到了本事,成為就業有優勢、創業更有能力、繼續深造有基礎、持續發展有空間的有用人才,受到企業的歡迎。推進學校與企業建立更系統、更密切、更持久的戰略合作關系,促進校企共同發展[5,6]。
四、傳統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教學內容和方法無法適應生物技術學科的發展的需求;缺乏更有效的人才培養計劃評價體系;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相脫節,產學研的結合不夠緊密,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機會越來越少;科技資源有些不足,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莢榮,尹若春.生物技術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3,30(1):103-105
[2]李金龍,胡志明,高基民.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J].檢驗醫學教育,2010,17(1):15-17
[3]王彥杰,王偉東,晏磊,劉權,高亞梅,韓毅強.以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為依托的生物技術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大學教育,2014.1,135-137
[4]肖雪梅,劉霞,黎定標.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職教論壇,2008(7):38-40
[5]王秀敏,梁麗,陳驊,等以產學研活動為載體,培養創新創業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68-70
[6]李曙明.發達國家校企合作的政策模型與特點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0,(23):61-62
作者簡介:
關淑艷(1971-),女,博士,教授, 碩士生導師,生物技術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為作物生物技術與作物遺傳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