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案例教學模式的起源、進展,提出了案例設計的總體思路,重點研究了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案例教學對培養學生的作用,如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享與合作的意識以及反思精神,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教育與教學。最后,本文以項目管理課程中某次案例教學為例,系統介紹了案例教學的全過程、應注意的事項及對學生的作用。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課程 案例教學 作用
【基金項目】長沙理工大學校級課題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238-02
1.案例教學的概念與進展
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在課堂內通過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對這些特殊情境(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探討處理方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外,幫助學生選擇一個專題,結合實際進行研究,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美國案例教學專家托爾認為: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件相互作用的工具,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所展開的課堂討論。邵光華先生指出:“案例教學實質上可歸為一種研究性學習”[1]。王升先生在其編著的《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提出的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模式之一“問題探討模式”,實質上就是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討論,或者說就是案例教學[2]。
案例教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的教育,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與學生對話,讓學生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即通過對學生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提問,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雄辯的能力。柏拉圖將這種方法進行了整理,列舉了較多的例子,他們的教學思想為案例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后來,原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主張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蘊涵科學本質的范例進行教學,提出了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哈佛工商學院的創立和發展,是1870年由當時哈佛法學院院長克利斯托夫·朗戴爾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礎上創立的,后為哈佛商學院所采納。1910年學校剛開始宣傳案例教學法時,真正實行案例教學的課程寥寥無幾,但到了1923年,學校已有三分之二的課程采用了此法進行教學。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學法,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較多人士進行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我國,部分高校教師正在積極探索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方法。例如,門小靜等提出了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應如何組織案例教學、實現方式、應該注意的問題[3];李勝波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能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如何選擇案例等[4];方光秀介紹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要點[5]。
2.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作用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一門非常實用,與工程實踐結合緊密的土木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核心內容是:“三控制,三管理,一協調”,即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和組織協調。縱向以建設程序為主線,橫向圍繞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和建設各方(政府、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供貨單位)項目管理的目標和任務,結合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規、規范及標準。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理論知識方面
1)促進項目管理理論與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學生進行案例討論以及專題研究時,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學生的知識發展,既需要依靠對知識的分化,又需要依靠對知識的綜合。如果知識不能形成聯系,不能被學生整合、轉化為解決案例及專題研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則學生的行為表現與自身的發展都將受到影響。知識的整合是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2)促進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案例教學模式,可把一些工程項目管理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思考,從而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在不用真正深入實踐的條件下,就能在短期內獲得接觸并處理大量實際問題的機會,并使之成為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2.2學生成長方面
1)項目管理案例教學通常圍繞實際工程管理問題展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讓學生“身臨”各種各樣的實際情境,去摸索、學習處理各種問題,從而訓練學生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學生直面實踐的本領,培養學生對現實問題做出科學決策的能力。如本文所述案例,就是模擬實際情況,讓學生在項目管理中擔當一個職務,在心理暗示前提下去領會工程項目管理。
2)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案例分析、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地利用信息,以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如本文下述案例教學中,同學們就要學會從網絡、圖書館、工地現場收集案例工程體育館的結構形式、施工特點、同類工程管理經驗等有關信息。
3)培養學生分享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案例教學模式中的案例討論、專題研究等過程有利于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信息交流并分享獲得交流成果的愉悅,同時激發學生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如本文后述案例教學中,學生想在短時內完成任務,必須進行很好分工與合作。
4)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案例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案例分析、專題研究把教學活動變成一種特殊的研究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要認真、踏實地進行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如本文后述案例教學中,學生要從工程實際出發制定相應質量、進度、安全、成本等措施,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2.3教學價值方面
1)促進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案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有時這些能力在教學之前是不具備的,但為了組織好教學,需要教師主動地去探求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如:案例庫的建立,需要教師研究案例的相關理論,確定案例的格式,組織人員收集案例,對案例進行整理、修改歸類;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由于教學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教師個人首先要具有科學研究能力等等。
2)培養學生對未來工程管理方法的反思精神。案例教學模式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專題研究的問題,有許多是對當前工程項目管理的審視和質疑,是對個別工程項目管理過程的分析、思考、評價。過程本身就蘊涵著“反思教學”的方法論因素,由此可培養學生對未來工程管理的反思精神。這種反思精神對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
3.案例設計總體思路
1)由于教學課時有限,在進行課程教學計劃時,要將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與課外自學相結合。
2)案例的選擇。首先教師要根據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要求,精心選擇案例。一是把握案例與教學的相關性,把案例與每章教學重點內容有效結合;二是案例本身要簡單且主題明確,便于學生理解和進一步發揮;三是注意控制時間,要在有限時間內把案例背景和關注的焦點講解清楚。
4.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的某次案例教學實踐
4.1案例題目
假如你單位中標長沙理工大學體育館施工項目(在該課程教學時,該工程正在施工,這樣學生會感覺更加真實,更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請你根據實際情況,擬定該項目管理組織形式和項目組織機構,選擇合適的同學作為項目組織管理人員并說明理由,最后進行職責分工。
4.2案例組織方式
在“項目管理組織”有關教學內容完成后,布置課外作業,然后安排小組課堂討論。學時安排:理論教學l課時,課后完成案例5課時,小組課題討論1課時。
4.3具體教學組織過程
1)理論教學與布置課外作業。通過對“項目管理組織”內容的課堂理論教學,讓學生初步懂得“項目管理組織”知識,并布置案例作業,要求學生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并帶到課堂,并著重提醒學生不得缺席案例討論,它將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考核依據,以避免出現學生缺課而影響課堂分組討論。
2)案例課題討論程序。因案例討論步驟較多,學生不易記住,且各步驟的時間不易控制,所以需要板書案例討論步驟及時間,以保證1課時完成。此過程3分鐘。
3)全班學生簽名與評分大行動。學生課外作業中設立的項目管理班子成員,是從全班同學范圍內挑選出來的,但是否符合當事人意愿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要求征詢當事人意見,并由當事人評分。由此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知人善用的能力。從評議結果看,有20%同學擬定的職責分工,得不到當事人的認可。此過程4分鐘。
4)學生分組進行案例作業討論、點評。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班學生人數,擬定學生分組計劃,小組成員太多太少都不好,這一點教師要做好準備,如某班學生56人,分成8組,每5人一組(宜5到8人一組),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在座位上面對面交流,也便于小組成員進行項目管理職責分工(小組人數跟實際工程項目部主要管理人員數匹配)。若分組人員太多,不便學生交流,從而影響討論效果。學生按照老師擬定的分組計劃,分組討論各自的案例作業,進行互評互點,找出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此過程8分鐘。
5)各小組成員分別組成新項目部,推薦或自薦項目經理,由新項目經理對成員進行分工,并組織項目部成員制定有關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學生在完成課外作業時,從整個班級同學中挑選自認為合適人員擔任項目管理人員,在課堂小組討論時,將原來從大范圍挑選人選改為只能從小組成員中選拔,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決策能力。此過程15分鐘。
根據多次案例教學經驗,教師在獲悉各小組推薦或自薦出項目經理時要予以祝賀,此時,學生也會祝賀“項目經理”,教學互動效果較好,此舉不僅能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更主要的是為案例教學營造好的氛圍。項目經理確定后,教師要馬上叮囑項目經理挑起領導責任,把這次課堂案例討論當作一個“項目”對待,組織小組成員開動腦筋,積極發言,獻計獻策,在既定時間內順利完成這次任務。實踐表明,80%項目經理都能負起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同學體會了團體配合的作用。
另外,有些同學沒被選上項目經理,心里不舒服,所以,教師要及時引導,鼓勵此次沒有機會擔任項目經理的同學下次努力,只要努力,人生自會有精彩。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面對挫折的能力。
6)小組推薦的項目經理作綜合發言。考查學生對工程管理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此過程18分鐘。
7)教師點評。老師點評本次案例教學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認識。此過程2分鐘。
事后對該案例教學進行問卷調查,100%學生上交了調查問卷且均為有效。學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學效果很好,82%的學生非常喜歡案例教學的模式,15%的學生較滿意,僅3%的學生不太感興趣。
5.結論
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學生被動、消極聽課的不足,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享與合作的意識以及反思精神。對教師而言,案例教學是一種挑戰,需要圍繞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以能提高學生能力(不局限于項目管理的能力)為宗旨,合理設計并不斷更新案例,需要合理分配教學學時,需要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把控局面。
參考文獻:
[1]邵光華.美國師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及其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1,(8):78
[2]王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門小靜,趙全振,賀成龍.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16):74-75
[4]李勝波.論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2):227
[5]方光秀.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法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4):315-318
[6]王曉萍.教育學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2):69-72
作者簡介:
歐陽辰秉(1967年11月-),男,副教授,碩士,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