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威 許樹勤
【摘要】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多數“不會學習”的現狀,在《電工學》教學中應用“學會學習”的教學策略。通過分析教學現狀及課程特點,應用學會學習教學策略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構建學習策略。注重教學環節的承接,按照知識的認知過程引導學生感悟學習策略,進行有效訓練提高學習技能,按需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受益終生。
【關鍵詞】學會學習 教學策略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253-02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導致大學生先天不足,需要通過素質教育予以彌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推行素質教育[1]。當代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學習效果=50%的學習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會學習”成為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素質意義重大。獨立學院的學生相對于一本、二本院校學生基礎較薄弱,生源素質參差不齊,“不會學”“不愛學”現象普遍,如何使學生會學、愛學,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將是獨立學院教師長期面臨的課題。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可持續的競爭力,力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面寬、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負責第一課堂的教師必需注重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生學習,這對學生的大學生涯以及職業生涯都有重要意義。
二、《電工學》課程特點與教學現狀
《電工學》是高等院校為工科各類非電專業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其學習即包括綜合的理論知識,又重視實際運用與操作。以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先修課程為基礎,為學習電機,單片機,電氣控制等后續課程做準備。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獲得電工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也為今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和科學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以往學習本課程的同學普遍反映課程較難,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同時電路變換靈活,電路求解方法較多,不易掌握,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應用學會學習教學策略的教學過程
學生有“像師性”。教師不應是教書匠,而是成為引導學生的導師,言傳身教是關鍵。如果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自己就應該有這樣的好習慣;如果想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首先要從我做起,教學設計本身就展示出學習策略[2]。
(一)注重教學環節的承接
1.引導學生復習和回顧學習,注重課程的歷史線,積累學習策略。
2.進行新課導入,一般采用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從現象到本質,感知課程的邏輯線。
3.新課學習,講解課程應用案例,感受課程的價值線;運用學習新知識,抓住重點問題,解決難點問題。
4.總結,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學完一章進行總結,學完一階段按需進行總結,逐漸歸納出課程的哲學線。
5.布置課后作業及新課預習任務。作業要有針對性,能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習題。預習任務要明確,并進行評價,否則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就不會去做。
完整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有步驟的學習,并形成適合自己的模式,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按照知識的認知過程,引導學生感悟學習策略
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學生聽,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方法,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學生素質培養,不適合耿丹學院的學生,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實戰式教學更能讓學生感悟學習策略,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3]。
1.啟發式教學。通常可以采用目的啟發,設疑啟發,對比啟發,實驗啟發等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去主動更新觀念,提高能力,增長知識,掌握方法。
目的啟發,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因。例如簡述一個機制教研室在研的實際項目,展示其電路,同學們很容易接受其應用價值,于是,促使學生“我想學”“我要學”。設疑啟發,引導學生在生疑-質疑-釋疑的思維活動中探求新知識。例如,提問負載增多電阻是在增大還是減小,通過這個疑問引導學生學習電阻的并聯知識。對比啟發,引導學生縱向、橫向對比不同的元件、電路,找出相似特征和個體差異,總結規律。實驗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原因,得出結論。
2.互動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協調,充分調動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引發學生自主意識,讓學生在主動思維中完成學習,影響其形成主動的學習習慣。主要形式有思維互動,討論互動,網絡互動。
3.實戰式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實戰式教學把學生置于實際的或者模擬的實際環境下進行教學。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干中學”、“練中學”、“戰中學”,從實戰學到真才實學。電工實驗室里,同學們自己設計實驗,動手選元件,設計電路,測量數據,記錄分析數據,及時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通過實戰促進和彌補理論學習。實驗室根據學生需求隨時開放,學生不再死讀書和讀死書。
(三)進行有效訓練提高學習技能
1.注意力訓練。上課口令清晰,能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經常引導學生形成集中的注意力。把常用而有效的教學語言形成口令,比如抬頭看PPT,低頭看課本,標記電路已知參數,簡潔而有力,同學們精神集中,進行有節奏的學習。
2.放松訓練。上課過程要有松有馳,在主要講述理論內容的同時,穿插一定的動態演示或者理論性不太強的延展內容,比如結合日常應用設計的動態電路的演示,實物的演示與展示,小發明或創新大賽的成果展示。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大腦能夠得到適當調整,否則大腦過于疲勞,不能有效學習新知識。
3.創新思維的培養與訓練。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前言知識。提供開放的實驗室資源,讓學生主動去做去實踐,在做中創新。滲透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支持和激勵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創新活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科技)競賽。積極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2]。
4.學習方法指導。按照“歷史線、邏輯線、價值線、哲學線(四線)”,“理解點、記憶點、實用點、工藝點(四點)”的方法指導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歷史線:從直流到交流,由簡單到復雜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從靜態電路到動態電路,從單一參數到串并聯電路,最后學習三相電路。
邏輯線:首先學習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進一步學習直流電路的分析方法,通過電路的暫態分析,過渡到交流電的學習,交流部分由正弦交流電到非正弦的交流電,由單相電路到三相電路。
價值線:《電工技術》是研究電磁領域的客觀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技術。電工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有力杠桿。是高等院校為各類非電專業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具有較強實踐性。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獲得電工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后續課程和專業課打好基礎,也為今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和科學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哲學線: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先學直流電再學交流電;先學靜態電路再學動態電路,對比學習:電感與電容元件,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微分與積分電路。
注重變與不變: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是比較穩定不變的知識點,結合教材學習最經典、最核心的知識,應用范圍和應用方法領域在改變,不斷加入新的應用實例。
理解點:電流、電壓、功率的基本概念,電路元件的電量關系推導過程。
記憶點:電路的基本定律,電路分析的定理與定則。
實用點:直流電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電路及三相電路的分析方法。
工藝點:結合單片機,機床電氣,電機拖動與控制工程基礎,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分析典型電路應用。
另外,在上每次課時“四點四線”需具體到教案中指導教學,學生按照“四點四線”學習,目標明確,進行有效學習。
5.制度管理與習慣養成訓練。根據自愿的原則讓同學們自己分組,施行組長負責制,進行課上問題討論,總結發言或者課外討論。
引導學生必須隨教師講授內容翻書,并在必要時記筆記,重點要用不同符號進行標記。
(四)注重總結,豐富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益
包括課上對章節的小結和課下對不同內容不同階段的學習隨時總結。教學時注重總結,并影響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通過總結豐富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益。
(五)課外學習
除了同學們集中上課學習共同知識外,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業與就業規劃等個人情況進行課外學習,借閱書籍,查閱文獻,參與相關實踐活動。比如考研的同學應該學習哪些參考書籍和資料,有電氣方面職業規劃的同學該補充哪些方面知識,根據需要進行有效的課外學習。布置課外機動任務,引導學生做科研,寫論文,優秀者可以鼓勵其發表論文。
四、結論
通過在獨立學院近4年的教學,總結了關于在《電工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經驗,將其應用于日常教學,并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到課率比較高,課堂紀律得到改善,聽課效果有一定提高,并逐步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同學能有效做筆記,踴躍發言,并表現出主動參與、積極討論的互動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作斌.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32-53.
[2]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1:20-22.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0-18.
作者簡介:
趙彥威(1980年),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