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文章摘要】
國際商務類專業一般屬于交叉學科類型的專業,學科的實用性比較強。一般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管理理論、經濟理論,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礎和工科基礎理論。因此,國際商務類專業的學習相對難度要大。然而,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對于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大。然而,由于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實踐教學、教學形式單一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無法落實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高校很難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國際商務類專業人才。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高校國際商務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的落實有所助益。
【關鍵詞】
國際商務;實踐教學;存在問題;解決方案
1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進出口貿易逐漸增多。我國已經成為出口貿易第一的世界貿易大國。國際貿易的繁榮、國家交流與合作的國家增多,使得我國人才市場對于實用型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增多。我國的高校也紛紛響應時代需求,增設國際商務類專業。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在實際的商務教學中,很難落實實踐教學。當前很多高校畢業的國際商務類學生實踐能力很差,很難應付工作中的新情況。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應對自如。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素質很低,不能滿足當前人才市場的需求。長期下去,這種人才脫節的現狀會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政策的落實。因此,作為高校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思考當前問題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際商務專業合格人才的培養,才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 當前高校國際貿易貿易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目標不明確
受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很多高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仍然以應試教學為主,與當前人才市場的需求嚴重脫節。傳統的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缺乏課堂互動性。老師簡單地認為學生能夠在課業考核中取得高的分數就是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因此,在教學方面,極其缺乏實踐性教學,甚至有的老師多年不更新自己的講課材料和案例。當前的市場變化比較快,在國際商務過程中,不斷有的問題出現。如果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缺乏實踐性鍛煉,那么很難將課堂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2.2 缺乏實踐教學
國際商務類專業大多屬于交叉類型的學科。如國際貿易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基本知識,還要學習經濟法、國際招標、國際談判以及商務英語等方面的知識。課程的繁多使得學校在教學方面無的放矢。大多數的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即使課程大綱規定了相應的實踐課程要求,也因為各種原因擱置。如商務英語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按照課程要求掌握相應的詞匯和固定用語,而且需要學生不斷地練習,以實現流利的口語表達。然而,大多數學校在這方面都缺乏相應的鼓勵機制,很多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表達。
2.3 教學形式單一
當前高校內的大多數專業的教學都以理論教學為主。然而,對于國際商務類專業這種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而言,理論教學無異于紙上談兵,學生無法勝任實際的工作。在當前的很多國際貿易交往中,有很多商業談判。這些要求都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鍛煉,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然而,當前高校的國際商務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在平時教學中,缺乏實踐性鍛煉。即使有些學生想要自覺進行一些實踐鍛煉,學校也沒有相應的環境。這種現狀不利于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長遠發展。
2.4 缺乏必要的實踐性教學考評機制
當前在高校中,國際商務類專業的學生一般可以通過書面考試的形式獲得相應的學分。只要學分達到培養計劃的要求,學生就可以順利畢業。書面考試這種死板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和實踐能力。學校不僅沒有相應的實踐環境,也缺乏為學生提供校外實踐的機制。這種片面的引導方式,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另外,及時有些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如“校外實習”等,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質量高低以及學生的具體參與情況也都沒有相應的檢查和監督機制。
3 我國高校國際商務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3.1 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國際商務人才,我國的高校等教育機構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以培養的實用性人才為教學目標。在完成理論教學任務的同時,加強對于實踐課程的要求,在課堂上和課外活動過程中,為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如互動式課堂、案例教學以及模擬談判等。對于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要予以相應的學分激勵,這樣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學校要注意學科交叉,加強商務英語的教學,必要時可以直接采用理論課的英語教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聘請專業的外教,指導學生學習更加地道的外語表達,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3.2 進行教材改革
我國的國際商務類專業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較慢,很多案例由于過于陳舊,不適應當前的發展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等相關科學技術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很多國際商務形式和標準逐漸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我國的高校以及其他負責部門應該積極進行教材改革。在教材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學科交叉,使不同的學科能夠有機的融合,如經濟法和國際招標、商務英語和國際談判等。另外,教材的改革要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及當前國際商務的形式進行變化。如在新的學科體系中要注意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培訓。此外,還要加強案例教學的形式,使得案例教學的內容更加全面和實用。
3.3 充分考慮人才市場需求以及學生的自我發展需要
當前的國際商務形式逐漸復雜化,這使得市場對國際商務人才的要求更全面、更嚴格。學生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例如,在從事機械產品的國際商務工作的人才不僅需要國際貿易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一定的工科背景。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注意科學設計教學體系。如可以采用輔修專業、雙學位教學等形式來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另外,高校國際商務的實踐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市場需求。將國際商務教學分成不同方向教學,讓同學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進行自由選擇。這樣一方面節省了教學資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更多地投入到相應實踐教學中去。
3.4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礎。首先,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在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另外,學校要制定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進行實踐性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及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進行創新教學,讓學生對于國際商務活動的前沿保持敏感。學校還要提高老師的工資待遇,這樣就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前來教學。優秀的教師能夠將自己的閱歷與教學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上獲得相應的發展。
4 結束語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際貿易規模的增大使得市場對于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增多。然而,我國高校的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針對這些問題,我國的高校以及其他教育單位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制定出科學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使得實踐教學得以充分落實。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等。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完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輸送合格人才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喻紅艷.“以賽促學”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09)
[2]卜偉.以賽帶訓,提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職業能力[J].遼寧高職學報.2012(08)
[3]宋吳.國際商務人才跨文化能力及其培養[J].商業時代,2012(01)
[4]林峰.當代外貿人才現狀特征分析和培養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07)
[5]王鵬.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