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

手術后有的患者可能幾天后就能夠下床,醫生卻按照慣例要求他們在床上躺夠2周。也有患者正好相反,康復的時間比別人長,遲遲無法出院或者工作,原本的計劃受到影響。除了慢慢地觀察傷口或者檢測各項生理指標,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術后短時間內就比較準確地預測身體的恢復時間嗎?美國斯坦福大學最近發現,在手術后24小時內,通過檢查血液中的免疫細胞,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患者的康復情況。
這種檢查血液中免疫細胞的技術叫做質譜流式細胞技術(Mass Cytometry)。先將抗體注入患者的血液樣本中,接著這些抗體會與血液中特定的免疫細胞結合。每個抗體上都帶有特定重量的重金屬離子,所以質譜儀器在分析血液樣本的時候,研究者能夠輕易地發現血液樣本中有哪些免疫細胞以及它們釋放的粒子,這些粒子代表著免疫細胞的活動。
運用這項技術,注入血液樣本中的抗體甚至能夠找到免疫細胞內部的標志物,讓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細胞的活動,就如同進入一個人的大腦,了解他的靈魂一樣。在試驗中,研究人員用這種技術分析了32位經歷了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的血液樣本。術后6周內,數次的分析顯示,如果在術后24小時內,患者的血液中出現了一種特定的白血球(HLA-DRlow CD14+單核細胞),那么該患者至少需要3周才能夠恢復的可能性較大。
反過來,如果術后24小時內,患者的血液中這種白血球不活躍,那么該患者恢復的時間就較快。總的來說,免疫系統的活動對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力約占40%~60%,讓人不能忽視。通過觀察免疫系統來預測術后恢復時間是較為準確的。
雖然,質譜流式細胞技術還很新而且不普及,所以這種預測方法作為常規檢查應用在臨床上還為時尚早,但這是一個十分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在未來,除了在術后檢查患者的免疫細胞以外,可能還會在術前就進行相關檢查。研究者構想,如果在術前就采集患者的血液樣本,然后注入一些術后血液中常會出現的粒子,看這些粒子能否刺激血液樣本中那種特定白血球加強活動。如果白血球很活躍,那說明患者術后可能康復時間很長,反之,患者可能很快恢復。甚至,可以根據這個檢驗結果讓本身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服藥,調節他們的免疫系統,讓他們變得適合接受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