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暢
【文章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酒店行業規模日益擴大,該行業人力資源不足現象日益凸顯出來,當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與其市場需求脫節嚴重。因此,如何培養高質量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成為當前的一熱點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與缺陷,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新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指導性意義。
【關鍵詞】
酒店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 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采用何種人才培養模式是由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教學內容和體系的設置安排有直接影響。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包括層次目標、素質培養目標以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特色和規格等內容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在規劃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時應該從多角度、多維度,使其具備較高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在遵循酒店行業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酒店管理理論基礎,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必備的酒店經營管理技能。高校不僅要注重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教學,還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可以靈活運用于實踐當中,并使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
2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 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本應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高低是檢驗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是否合格重要標志之一。多數高職院校因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思維慣性的影響,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重視不夠,這種將理論傳授放于首位的落后教學模式,阻礙了酒店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到位
當前形勢下,酒店管理人才應該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扎實的理論知識。而大部分高職院校所制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準確的定位,有些院校甚至將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將學生培養成酒店的高層管理人員,酒店管理人員主要包括基層的服務人員、初級管理人員、中級管理者、中高級管理者以及最高層管理者五個層次等級,要求高層管理者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從業經驗,高校將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該層次與目前的教學水平脫節嚴重,以現有的教學水平很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下放于基層,從基層做起,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優異表現的的基層服務人員或初級管理人員,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3 酒店管理專業所設置的課程體系不合理,所授知識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所規劃的教學計劃和課堂體系都是按照國家專業目錄進行的,酒店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識、技能等結構未必能從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獲得,高職院校所授知識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的差距較大。很多酒店企業反映酒店管理專業實習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實習生也會抱怨在學校所學知識用處不大,與酒店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
2.4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出現偏差
很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論的學歷教育,對實踐環節的教學不甚重視,缺乏科學系統的崗位技能培養體系,理論學習與“工學交替”完全分離開來,學生無法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工作當中。此外,高職院校還缺乏有效的評估體系,無法對實踐課程進行科學的檢驗、評價。還有一些院校則過于強調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強化,卻淡化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積累及邏輯思維的訓練,學生無法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2.5 高職院校與酒店企業之間未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豐富廣闊的教學資源和教育環境,很多高職院校都與酒店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所采用的實習模式為將學生安排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酒店企業之所以為實習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崗位,是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學生在酒店企業任職期間的工資待遇較低,與酒店企業正式員工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旺季期間,酒店企業對員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員可以即刻上崗就業時,他們會通過雇傭大批酒店專業的實習生來充當廉價的勞動力,以此來滿足酒店的人員需求,使其負責酒店基層的服務工作。高職院校與酒店企業之間缺乏深度內容的合作,學生在酒店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自始至終只能從事一項工作,每天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單調重復,周而復始,很難在工作中得到科學有效的指導,酒店企業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不甚重視,頂崗實習意義不大。
3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正在不斷的創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3.1 對課程體系進行全新改革,將酒店管理專業的特色體現出來
當前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仍有很多不足之處,高校課程體系所安排的課程與市場需求有較大的差異,改革傳統課程體系已勢在必行。高職院校在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規劃教學計劃和課堂體系時,首先要符合國家專業目錄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學校所設置課程體系的學習具備酒店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識等技能。高校應該將酒店管理專業所授知識與當前酒店行業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內容,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高校還應該在專業課程教育中時常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并通過實踐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社會實踐當中。
3.2 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
高校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應該將學生培養成能夠挖掘自身潛在素質并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于工作實踐、市場開拓當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細化,為滿足這一市場需求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設置也應該越來越細化,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為酒店服務行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進一步明確專業的歸屬。
3.3 完善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
酒店屬于服務性質較強的行業,該服務行業對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問題非常重視。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反映酒店業對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在課程設置安排上要考慮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明確酒店服務理念,在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設置了服務管理、酒店管理概論、餐飲管理、前臺與客房管理、酒店經營戰略、酒店英語等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社交禮儀、酒店物業管理、酒店規劃與設計、康樂管理、食品營養與衛生控制、中外飲食文化、危機管理等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從而增強學生服務意識,分層次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為進一步深造和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3.4 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
學校應該拓寬與酒店企業的合作渠道,盡量與更多的酒店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并簽訂實習基地相關協議,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頂崗實習平臺,以此來確保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應該多與酒店規模較大、管理較為完善、管理理念較為先進、檔次較高、硬件設施較好的高星級酒店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這種高星級酒店企業的服務操作流程、經營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學的規章制度,管理體系較為成熟,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可以學生很多書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識,使實習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業文化,借鑒該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關管理經驗,使酒店管理專業實習生對自身的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3.5 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中要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人才培養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來按需培養,即三年國內(校內)學習,一年國外學習或酒店業實習,從而使人才培養教育模式達到寬泛性與針對性的有機統一,不斷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計劃,滿足酒店行業的人才需求。另外,還可以借鑒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院等學校在課程設置:教材:實踐操作等方面的教學經驗,加快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4 結語
在我國酒店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為了培養適合現代酒店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各個高校要不斷探索既能滿足高校學位教育培養目標,又能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并且能夠滿足酒店業的市場需求,最終形成學校:酒店和學生三位一體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改革和創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我們應該不斷創新與開拓,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論的學習,又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與規模,以滿足酒店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范智軍,杜安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實施路徑探討[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01:91-94.
[2]胡曉玲,黃穎,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A].中國旅游研究院.2013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中國旅游研究院:,2013:6.
[3]何秀芬.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漢堡式”人才培養模式實證研究[D].南昌大學,2012.
[4]王丹鶴.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0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