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要】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一直是家長和中小學生衛生保健工作者所關注的話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中小學生的營養不良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法對營口市2010-2012營口市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進行調研分析發現,中小學生中出現了體重超重、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營養不良問題也特別明顯,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的健康體質已經是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營口市 中小學生 營養狀況 分析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15-01
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一直是家長和中小學生衛生保健工作者所關注的話題,提高中小學生營養健康標準、合理營養、合理飲食、合理運動,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卻明顯地下降了,對部分營口市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調研,以遼寧省2002年身高標準體重作為評價學生營養狀況為參考標準,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法對營口市2010-2012營口市7-18歲在校的中小學生營養體質進行調研。2010年2394人,2012年5762人。
通過對兩年來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進行調研和對比,調研對比內容包括:營養不良、較輕體重、正常體重、超重、肥胖等。調研究比對結果如下表:
調研分析發現:2010年營口市中小學生營養正常率為40.9%,2012年為33.2%,可見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顯著下降,2012年營口市中小學生低體重、營養不良發生率、肥胖率較2010年均有上升,但超重現象比2012年有明顯下降趨勢,男生營養狀況整體不如女生。兩年來低體重率,營養狀況不良情況有所上升,肥胖問題突出,營養狀況不容樂觀。肥胖問題和營養不良將成為今后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
10-12歲是青春期早期,營口市中小學生此階段的低體重、肥胖檢出率最高,可能與青春期前的1-2年身高的生長速度略有減慢有關,這一現象在國內其他省市也有相同的報道,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身體發育增快,身高大幅度增長,加之進入高年級學習逐漸緊張,升學壓力增大,13-15歲和16-18歲年齡段學生的營養不良率偏高。因此,10-12歲學生是低體重和肥胖的重點干預群體,13-15歲是營口市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的重點干預群體。
營養不良主要表現在生長遲滯、體重不足或消瘦,嚴重影響中學生的體格,智能發育,身體素質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營養不良從以往的“吃不飽”向膳食結構不合理和不良飲食習慣發展,盲目地減肥等因素導致。中學生的體重增長往往不如身高明顯,加之學業負擔不斷加重,體育活動減少,尤其不少學生愛吃洋快餐和在飯店、餐館就餐,經常暴飲暴食,高脂肪、高蛋白與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入,使過多能量以脂肪形成在體內沉積而導致肥胖。肥胖已經成為全班關注的健康問題,它能增加心腦血管、內分泌等多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肥胖對中學生的危害更大,不僅影響到學生身體、心理發育,身體素質的發展,而且給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隱患。有研究指出,肥胖可導致學生的心肺功能下降,影響到學生的體型發育。
在中小學生的年齡段,很多學生都喜歡吃零食,有的甚至把零食當成了主食。有研究顯示,零食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占到一天的30%,但零食中的營養素不如正餐中的全面和豐富。中小學生偏好的零食種類主要是膨化食品、冰淇淋、巧克力、餅干和糖果等等。這些食品大都是含能量高而營養素密度低的食物。要正確引導學生們吃零食,讓他們學會選擇營養相對均衡、全面的零食,在兩餐之間補充點零食,使孩子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樂,又能獲得良好的營養。但是,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應從一日三餐中獲得,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零食提供的營養素不如正餐食物中營養素均衡全面,零食中的糖、鹽和脂肪等含量都明顯高于正餐,經常吃會導致體重增加、營養素攝入不足等問題。常吃零食還可使胃腸負荷過重,尤其冷食還會對胃腸產生刺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影響生長發育、致肥胖。調查發現城市中小學生都有看電視、使用電腦或上網時總是吃零食的。看電視時間越長,零食吃得越多,勢必攝入過多能量而導致肥胖。
中學生處于生長發育迅速突增階段,新陳代謝旺盛,是一個人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必須要有充足和合理的營養攝入,才能保證正常發育,為成年乃至一生的健康和行為奠定良好的基礎。
“均衡營養,成長更健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學校、家長、中小學衛生保健工作者,以及全社會關心中小學生營養健康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到其中,宣傳平衡飲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樹立健康之美理念,廣泛、深入宣傳學生時期營養的重要性,大力普及營養知識,才能逐步提高中小學生的營養健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