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警察抓你,你就是有罪的。
因為警察說:“你沒犯罪,我為什么抓你?”
當微軟、奔馳相繼在中國近期密集的反壟斷運動中中槍時,中國歐盟商會以最嚴格的措辭吐槽了這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導的,矛頭直指制藥、奶粉、高科技和汽車行業據稱存在的反競爭行為的執法活動。
不管反壟斷法在中國的展開對法制社會的建設有多少好處,但在執法過程中潛存的預判性。當企業遭受反壟斷調查時,未等正式公告發布,已經被大眾傳媒制造的輿論判了刑。強勢的執法部門與弱勢的企業造就了被調查時出現這樣的怪圈:企業趕緊認錯,不處罰最好,即使處罰最好不公開,即使公開最好不要放在第一位。
對于反壟斷調查,外資企業盡管有些疑問,以往外資受到優待的地位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但并不是不歡迎。他們愿意看到中國向法制社會的邁進,這有利于市場競爭。鼓勵競爭對手的存在,甚至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
反壟斷法也存在著先天性缺陷,這導致在整個反壟斷執法中問題多多。正如專家所指出的,當發改委反壟斷局正在代表消費者利益制裁反競爭的壟斷行為時,發改委或其他部委又在維持著行政壟斷,這種不對稱的現象讓中國的反壟斷執法很難令人信服。
網友觀點
針對上期“國際觀察”欄目《北約,好時光已經來臨》一文,網友評論:
@亂步:
現在北約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威懾作用了,遠沒有當初與華沙對抗時那么風光。
@海神龍:
北約的春天早已經過去,現在這些國家都各有各的算盤。
針對上期“封面”欄目《中國特色反壟斷》一文,網友評論:
@搜狐北京網友:
中國市場這么大,對外資企業嚴格點沒有什么不可,現在是中國時代。
@胡平:
沒有問題怎么會被查,外資企業自己做做好才是他們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