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榮
西瓜雙膜覆蓋是采用地膜加小拱棚雙層覆蓋的一種早熟栽培方式,它以其投資少、效益高等特點,在遼寧地區被普遍采用。
1 栽培時期
遼寧省西瓜春早熟雙膜覆蓋栽培播種期的確定:一般從定植期向前推算40天左右,可于3月中下旬在日光溫室或露地設置小拱棚進行播種育苗,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至7月初始收。
2 品種選擇
選擇雌花節位低、節成性好、耐低溫、果實發育快、具有較好的商品質量的早熟品種。
3 培育健壯秧苗
健壯秧苗的指標是:幼苗子葉完整,具有3~4片真葉,葉片肥大,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1 營養土準備:取未種過瓜類的大田土和充分腐熟的馬糞按8∶2的比例混合拌勻,利用電熱溫床、采用營養缽護根育苗。另外營養土中可每立方米再加入磷酸二銨0.5千克、硫酸鉀0.5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多菌靈80克,增加養分并對營養土進行消毒。
3.2 種子消毒:種子消毒采用溫湯浸種和藥劑浸種結合的方法,這樣能更好的殺滅病菌和病毒。先將種子放到55~60℃的熱水中并不斷攪拌,55~60℃的水溫要維持20分鐘,然后讓其自然降到30℃左右,將種子撈出再浸泡到準備好的藥劑中,浸泡時間和濃度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否則時間過長會造成藥害,時間過短則消毒滅菌的效果不佳。藥劑浸泡完之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繼續放入清水中浸泡9~11小時。吸足水分后,將種子撈出,用干凈的濕紗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8~32℃條件下催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投洗種子2遍。當種子露出白色胚根時即可播種。常用的藥劑有10%的磷酸三鈉溶液,將種子在其中浸泡20分鐘,可防治西瓜花葉病毒病;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小時,可防治炭疽病。2%氫氧化鈉溶液浸種10~20分鐘,可殺滅西瓜種子內外大部分病毒和真菌。
3.3 播種:選晴天上午于溫室里播種,每個營養缽內播一粒種子,覆土2厘米厚,蓋薄膜,頂土時撤除薄膜,以防烤苗。
3.4 苗期管理:西瓜喜高溫,在播種后出苗前,應加強覆蓋,一般不通風,使苗床內溫度保持在白天25~32℃,夜間18~23℃。出苗至出現真葉期,應適當降溫,白天22~25℃,夜間15~18℃,防止形成徒長苗。第一片真葉顯露時,進入正常管理,苗床內溫度保持在白天22~28℃,夜間13~18℃。育苗前期,在澆足底水的情況下,一般不用澆水,當中午苗床內大部分幼苗出現萎蔫現象時,可選擇晴天上午10時左右噴灑溫水。隨幼苗長大,相互擁擠,可將營養缽拉開,使營養缽之間的空隙變大。定植前5~7天開始進行低溫煉苗,但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因為根系在10℃時生長發育停止。逐漸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以適應定植后的環境條件。另外育苗期間可結合幼苗生長情況,進行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
3.5 嫁接育苗技術: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7~8年,如果發病,很難用藥劑防治,因此露地栽培需采用7年以上的輪作,如果達不到7年以上的輪作,可通過嫁接換根的方法來防治,西瓜嫁接多用瓠瓜或葫蘆作砧木,目前市場上有專用的西瓜砧木品種,如豫砧60A、京欣砧一號、京欣砧二號、慶發一號等。嫁接方法生產上多采用靠接法。具體操作:當砧木、接穗苗大小相近時,將砧木生長點去掉,在砧木下胚軸距生長點1厘米處用刀片向下約呈45°角削一刀,深為莖粗的2/5~1/2,然后在接穗的相應部位向上作45°角斜削一刀,深及胚軸的1/2~2/3,將兩者切口嵌入,使西瓜的子葉壓在砧木子葉上面,用嫁接夾固定。嫁接后把接穗、砧木同時栽入塑料缽,相距約1厘米,以便成活后給西瓜斷根。接口距土面約3厘米,避免發生自根系。
3.6 嫁接苗成活期管理
3.6.1 溫度:嫁接完成后要立即將苗擺放在扣有小拱棚的電熱溫床上。前3天溫度要求較高,白天26~28℃,夜間20~24℃,溫度高于30℃時要通風降溫,以后幾天根據傷口愈合情況,把溫度適當降低2~3℃,8~10天后進入苗期正常管理。
3.6.2 濕度:嫁接后兩天要密閉不通風,使空氣濕度達90%~95%,但溫度高于30℃時要通風,嫁接后3~4天進入愈合期,開始通風,先早晚少量通風,以后逐漸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8~10天后進入苗期正常管理。
3.6.3 光照:嫁接后兩天要全面遮陽,以后幾天早晚見自然光,管理中視情況可允許輕度萎蔫,逐漸加長見光時間,8~10天后可完全去除遮陽網。
3.6.4 除萌:砧木萌蘗應隨時切除,如不及時除去,會與接穗爭奪養分,影響接穗生長和成活。除萌蘗時注意不要損傷砧木子葉。嫁接苗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時注意培土不要埋過接口處。
4 整地定植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地塊,如果不是嫁接苗,要選擇7~8年未種過西瓜的地塊。頭一年秋季深翻曬垡,熟化土壤。春天土壤化凍后整地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 500~4 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三元復合肥20~25千克。農家肥一半撒施,一半按2.5米行距溝施,復合肥與土壤混拌后施于施肥溝上層。在溝上做成底寬1米,高15厘米的栽培畦,然后在畦上覆地膜暖地。兩個栽培畦中間留有1.5米寬的坐瓜畦。參照下面示意圖。選晴天上午定植,采用雙行定植方式,在栽培畦上按50厘米行株距開穴,穴深10~12厘米,穴內澆足水,將瓜苗栽入穴內,埋土封穴,土坨表面與壟面齊平。邊定植邊扣小拱棚。
5 定植后管理
5.1 溫度:定植后5~7天內不通風,提高土溫和氣溫,促進緩苗。緩苗后,隨天氣變化可通過通風手段來管理棚溫,使拱棚內最高溫度不超過35℃,最低不低于12℃。通風時注意一定要逐漸通風換氣,不可猛揭通風。遇寒流時,應及早蓋嚴棚膜,加強保溫工作。具體溫度管理:緩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2~25℃,夜間最好保持在15℃左右;當莖蔓開始伸長進入抽蔓期時,白天保持25~30℃,夜溫15℃左右;當外界最低溫度超過12℃,瓜蔓上有15~17片葉,西瓜開花前7天左右可撤除小拱棚。
5.2 肥水管理:定植后要適當控制澆水。自伸蔓以后可灌水3~4次。伸蔓期結合追肥澆水,果實坐住后要澆大水,收瓜前7~10天停止澆水。如果底肥不足,可在瓜秧4~5片真葉時第1次追肥,肥料用腐熟的餅肥、雞糞等,在植株旁挖穴施入,隨即澆水。坐瓜后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40千克餅肥或10~15千克三元復合肥。果實定個后,可噴施1~2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5.3 植株調整
5.3.1 整枝壓蔓:雙膜覆蓋栽培主要采取雙蔓整枝,除留主蔓外,在主蔓的第4~6節上選留一條健壯的子蔓,其余分枝全部摘除。撤棚后,將瓜蔓引入坐瓜畦,栽培畦上的兩行西瓜向相反方向爬蔓。在蔓長40厘米時進行第1次壓蔓,之后每4~5節壓蔓1次,共壓3~4次,以固定瓜蔓。結果處前后兩個葉節不能壓,以免影響瓜的發育。壓蔓有明壓和暗壓兩種形式。明壓是蔓不入土,先把瓜蔓提起,用小鏟拍平地面后,把蔓拉直放平,然后壓上土塊;暗壓法是將蔓埋入土中,葉和葉柄留在外面,蔓的先端露出地面,長約20~30厘米。
5.3.2 人工授粉:為提高坐果率,需進行人工授粉。一般采用“對花”方法授粉,摘取開放的雄花,翻轉花瓣,漏出雄蕊,涂抹剛開放的雌花柱頭,涂抹要輕,而且涂抹要均勻。授粉時選擇不同植株的雄花,花粉量大的一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雌花宜選用主蔓第2~3朵和側蔓第1~2朵。一般上午8~10時,20~25℃條件下授粉效果最佳。開花坐果期如果遇到陰雨天,需給雌雄花套袋,天晴后取下紙袋進行授粉。
也可用激素處理,如用坐瓜靈50~100倍液,均勻涂抹開花后的雌花子房和果柄表面即可。
5.3.3 留瓜與整瓜:為提高單瓜重并使瓜形周正,應選留主蔓第二雌花或在第15~17節上形成的瓜。坐瓜后瓜前留5~7片葉摘心。為促進坐瓜,對生長勢較強的植株,在瓜長到雞蛋大小時,將坐瓜節位后4~5葉處的莖蔓重壓。每株留一個或兩個果柄粗壯、外形周正、無病無傷、鮮嫩、有光、表面布滿茸毛、符合本品種特征的幼瓜,其他幼瓜全部去掉。當西瓜直徑達到10~20厘米時進行“墊瓜”和“翻瓜”,讓果實全面受光,這樣既可以減輕炭疽病,又能使西瓜著色良好,增進甜度。每次翻瓜時,角度不要太大,使陰面見光即可。夏季高溫時,為防止日灼,可以給果實遮陽。
6 采收
采收時間要根據銷售和運輸情況來確定。如果在當地銷售且采收當天投放市場,果實要達到十分成熟。如果銷往外地,則需在八九分時采收。西瓜采收時要帶果柄剪下,這樣可延長存放時間及通過果柄鑒別新鮮度。采收要在早晚進行,避免中午高溫時采收。采收和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西瓜破裂。
參考文獻
[1] 陳杏禹.蔬菜栽培.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麗霞,吳會昌.蔬菜生產.2011,中國輕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