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桂英
摘 要 鉗工工藝學是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在新課程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課改 機械鉗工工藝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for Locksmith
Technology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AI Guiying
(Guangxi Nanning Senior School of Technolog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Locksmith technology is one of basic and important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 in mechanical.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locksmith technology, teaching strategy
1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教法、學生、學法,是影響到鉗工工藝學課程質量的四個關鍵因素。其中,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自主性探究式學習是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教師自身的職業技能與個人素養,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外在因素,起促進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使學生感受到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更加自主地去探究鉗工工藝學中的奧妙。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知識講解、動作示范,學生才能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并逐漸掌握實踐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技能。在教師的教授過程中,學生會經常出現各種疑問和種種誤解,教師必須及時予以糾正并解答,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逐步走向規范。所以,在學生的反復練習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予以指導,使學生更加規范地掌握技術要領。
2 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要與實際緊密結合
由于教學安排不盡合理,理論課與實踐課結合不緊密,開設的課程內容與實習內容相脫節,因此,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老師教老師的,學生練學生的”格局。學生因在課堂中缺乏實踐機會,動手能力難以得到鍛煉,感性認識難以加深,故經常會感到課堂學習缺乏生機與活力,從而產生抗拒心理;更有甚者,在課堂中隨意睡覺,隨便說話,擾亂課堂秩序。面對這種情況,課堂理論課應與實踐課相結合,也即老師應具備“雙型教學“的能力。技工院校的學生,應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既可以區別于其他院校的學生,也將對今后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鉗工的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鉗工實習的必要性。
但因為目前學生中屬于獨生子女的占多數,他們吃不了苦,個性又強,身體素質也不高。可是,鉗工工作在實踐過程中相當不易。所以,多數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時會出現以下方面的問題:
(1)思想覺悟亟待提高。多數職業技校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且對老師的教學有著一定的倦怠心理。所以,在實踐過程中,比較敷衍,滿足于取得“及格”成績,對自己要求較低,甚至有些學生帶有很強的厭學心理。
(2)操作訓練較少。大多數學生都是屬于獨生子女,平時在家養尊處優,身體素質不高,自律能力也較差,實踐過程中害怕吃苦流汗,不認真練習老師的操作演示,在實踐過程中不認真努力,也間接影響到了以后的工作。
(3)動作不符合基本規范。鉗工的技能水平只有在實踐的反復練習中才能有所提高,實訓過程對體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煩悶心理。如果學生缺乏堅定的意志力,那么將不易做到符合基本規范的職業動作,從而對未來走向工作崗位產生不利影響。
(4)訓練方法不盡合理。課程安排不盡恰當,缺乏合理性,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與此同時,一些學生通過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在實習過程中積累經驗,想要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理解力較低,同時,老師在指導過程中缺乏耐性等原因,降低了這些學生的實習質量,沒有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根據鉗工教學的現狀,若采取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不利于生動、活潑課堂氣氛的營造。
學校要對學生的實習過程中給予充分的指導,這就對教師的職業技能與個人素養提出了挑戰。只有老師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師資力量建設,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訓場地,才能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才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到的新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加強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實際工作中的敬業精神
教師要常常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深入學生進行實踐的環境,具體指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遇的各種問題,加強對課堂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不可或缺的德育教育。例如,實習過程中不能遲到和早退,要嚴格遵守工地的各種規章制度,實習過程中要注意實習安全,實習結束以后還要對實習現場進行清理和打掃。要做到使德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意自身素養的不斷提升,并且還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相應的敬業精神。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為注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嚴謹、認真的學科態度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實踐環境。學生所學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想在實踐中檢測一下自己的專業技能。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幫學生聯系合適的用人單位,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演練,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職業技能的方方面面。
鉗工教學比較靈活,沒有既定模式,沒有專門的方法、公式可以生搬硬套。目前各職業院校都在進行課改,積極借鑒別的學校成功的教學經驗。教師應該懂得,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提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4 在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解決工作問題的技術能力
在實習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在制作、裝配、維修工程模具方面的訓練,進而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裝配遠離,從實踐中總結出技術經驗。鼓勵學生將自己制作的產品帶到課堂上,并自述自己在制作、維修模具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利于別的學生學習與借鑒。通過這種學習方法,理論與實踐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提升了理論與實踐技能。
在教室中進行課程教學并不說明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但要熟練掌握理論基礎,而且還要準確地操作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術,從而更好地適應崗位所需的要求。與此同時,學生還應時刻了解市場對技術人員的需求。
通過對鉗工工藝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的探討,旨在指出我們應該改進以往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只有通過優良的“工藝”,才能把質量差的“原材料”加工成優秀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送得出。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事業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玉紅.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2] 張衛民.模具鉗工技能訓練(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 王猛,李添翼.機械常識與鉗工實訓教學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王興民.鉗工工藝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