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寧
[摘 要]基于七家美國主要媒體網站,以Henan(河南)為檢索詞,對涉及到河南的報道進行梳理。檢索結果表明,美國主要媒體對河南的報道很有限;2012年以來,對河南報道呈現出增多趨勢;報道內容主要涉及社會生活方面的新聞,對河南文化的報道依然是以少林寺和功夫為主,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幾乎沒有提到;除了對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有較多報道外,其它報道都缺乏延續性;對河南的報道基本是以引用中國國內媒體的相關報道為主。因此,要強化經貿合作過程中的外宣意識,提高外宣翻譯質量,通過“自塑”和“他塑”,增強美國民眾對河南、河南文化的了解。
[關鍵詞]美國媒體;河南;報道;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4 — 0106 — 02
一、引言
雙匯收購美國肉業巨頭史密斯·菲爾德在2013年引起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大背景下,了解美國媒體對河南的報道情況,可以為增強河南在美關注度相應策略的提出方面提供客觀依據。
本研究與其它國內同類研究的不同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1) 本研究重點關注美國媒體對河南報道情況,已有研究〔1〕選取的媒體范圍涉及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雖然范圍廣,但針對性不強。(2) 本研究選取了七家美國主流媒體,其它國內相關研究〔2〕很少明確指出具體選取了哪家媒體作為研究對象。(3) 本研究更注重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籠統的概述。
二、美國主流媒體中的河南
本研究選取七家美國主流媒體作為研究載體,這七家媒體是《洛杉磯時報》、《美國新聞》、《今日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華爾街日報》。基于這七家媒體官方網站,以Henan(河南)為檢索詞,對這些媒體關于河南的報道進行系統梳理。
1. 報道頻次統計
以Henan (河南)為檢索詞,《華爾街日報》相關結果有21條,《華盛頓郵報》有11條,《洛杉磯時報》有10條,《今日美國》有9條,《芝加哥論壇報》有5條,《美國新聞》和《巴爾的摩太陽報》各有3條。
2. 報道的時間分布
從檢索結果來看,2007年之前,這七家媒體幾乎沒有對河南進行過相關報道。2007年到2008年,只有兩家媒體對河南進行過報道,2007年12月4日,《洛杉磯時報》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的創立、發展、教學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報道;2008年7月8日,《華盛頓郵報》報道來自少林寺的武術教練在法拉盛示范武術動作。2009年,《美國新聞》在10月9日的報道內容是在遼寧省發現了新的哺乳動物化石,間接提到了一位來自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的研究人員。2010年,《華盛頓郵報》在3月9日和16日兩次對河南進行報道,前者是報道河南魯山縣101歲老人前額長出疑似“牛角”的增生物,后者是關于河南新密一家煤炭公司違規生產并造成礦難的報道。2011年,《華盛頓郵報》在11月5日,對三門峽義馬礦難事故進行了報道。《洛杉磯時報》也在2011年對河南有過報道, 1月24日報道了河南商丘陳偉偉買票事件,因為排隊14個小時沒能買到回家的票,陳偉偉“裸奔”表達郁悶。5月19日報道了盧拉華盛頓舞蹈劇院在中國的12城市之行,這次中國巡演的贊助商之一是位于河南的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2012年這些媒體對河南的關注情況是,《洛杉磯時報》有4次報道;《今日美國》有1次;《華盛頓郵報》有3次;《芝加哥論壇報》有1次。2013年,這些媒體對河南的報道呈明顯上升趨勢,《洛杉磯時報》有3次;《美國新聞》有2次;《今日美國》有8次;《巴爾的摩太陽報》有1次;《華盛頓郵報》有4次;《芝加哥論壇報》有4次;《華爾街日報》最多,有21次。
3. 報道方式方面
從搜索結果來看,所選媒體對河南的報道以文字為主,只有少量的圖片報道,共7幅,其中《巴爾的摩太陽報》有5幅:2012年1月13日的圖片是關于洛陽破獲的假軍車牌號,2011年12月15日圖片是被污染成紅色的洛陽澗河,2012年10月22日圖片是關于少林寺武僧習武場面,2011年3月25日圖片是關于登封少林寺的功夫足球表演,最后一幅是關于河南航空2010年的8·24空難。另2幅是來自《華爾街日報》,一幅是在2013年9月4日,提到洛陽人工湖上的“大黃鴨”,另一幅是在2013年8月28日,關于河南鄭州炎帝、黃帝的巨型塑像,指出高348英尺的該塑像是世界第五高。
4. 報道內容方面
綜合各媒體對河南報道涉及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教育問題。2013年7月25日,《洛杉磯時報》提到對于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來說,考生想考上北京、上海的名校難度極大。(2) 養老問題。《洛杉磯時報》在2013年7月29日的一個報道是關于“探望父母”立法,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最新規定,父母和子女分住的,如果子女不能經常看望父母,將視為違法。該報道間接提到河南有類似案件。(3) 黃金周旅游。《洛杉磯時報》2012年10月4日的文章報道了國慶黃金周期間,舉國出游帶來的負面影響,一位來自河南的游客在參觀故宮時發出感慨“除了人頭,什么也沒看到”,“帶兒子來增長見識的目標落空了”。(4) 光山縣某小學的持刀傷人事件。《今日美國》和《華盛頓郵報》都對此事件進行了詳細報道。(5) 漢字聽寫大會。《今日美國》對2013年開始的漢字聽寫活動頗感興趣,提到了河南電視臺的“漢字英雄”節目。(6) 義昌大橋煙花車爆炸事故。《今日美國》和《華盛頓郵報》都對該事件進行了詳細報道。(7) 糧食安全問題。《芝加哥論壇報》在2013年6月和7月兩次報道中國會加大糧食進口,原因是作為糧食主產區的河南受到雨水影響,產量會縮減。(8) 礦難事故。《華盛頓郵報》在2010年和2011年兩次報道礦難事故。(9) 雙匯收購美國肉業巨頭史密斯·菲爾德。該收購案是美國媒體對河南關注度最高的報道。2013年共有《洛杉磯時報》、《美國新聞》、《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華爾街日報》5家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了10余次報道。有些報道對此次收購表現出擔憂:《洛杉磯時報》5月29日的報道指出,這樣的跨國收購可能會導致供貨渠道變得復雜,會損害消費者利益。《美國新聞》2013年7月10日的報道是,美國參議院就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進行聽證,并對這次收購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今日美國》2013年9月26日援引《河南日報》的一篇報道“雙匯給河南帶來榮耀”。該報道還指出,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表明兩點:一是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二是中國居民飲食結構中對肉的需求在增加。(10) 其他內容。拐賣兒童問題:《今日美國》2013年9月28日報道警方解救92名被拐賣兒童,提到河南是這類案件的發生地之一。另外還對夏邑縣村民蘇啟秀落井15天后獲救進行了報道(《華盛頓郵報》, 2013年9月18日),還有一則河南禹州一位年輕母親邊騎電動車邊給兒子喂奶的新聞(《華盛頓郵報》, 2013年9月4日)。
5. 信息來源
在閱讀這些報道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所選媒體對河南的報道基本是以引用中國國內媒體的相關報道為主(還有些是來自微博)。另外,這些報道直接以河南為報道對象的并不多,大多是間接提到河南。
6. 綜合評析
美國媒體對河南的報道比較有限;2012年和2013年是美國媒體對河南關注較多的兩年;報道以文字報道為主;報道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比如教育、養老、買票難、漢字聽寫、糧食安全、礦難事故、雙匯收購案等;在這些有限的報道中,對已經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幾乎沒有提及,這與近年來美國企業與河南企業比較活躍的經濟合作現狀并不相符;在河南文化方面,只提到了少林寺和功夫,雖然也提到了炎帝、黃帝塑像,但并沒有做相關文化背景介紹。
三、提升河南在美關注度的策略
河南已成為全國第五大經濟省份,也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主體,河南還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提升河南在美關注度是進一步擴大河南影響力的客觀需求,擴大河南文化在美傳播也有助于更多美國企業與河南企業合作。根據美國媒體對河南報道特點的分析,提出提升河南在美關注度的相應策略。
1. 將經貿合作與擴大對外宣傳相結合
近年來,河南企業與美國公司的合作不斷加強。2006年2月,河南眾品食業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首家中國食品企業。2013年4月,河南奔馬集團與美國ALTe動力科技公司簽署合資協議,成立電動汽車合資企業。2013年10月,河南美景集團正式收購美國穆尼航空公司。在經貿合作過程中,河南企業不僅要抓住市場機遇,發展自身,還要增強宣傳河南形象和河南文化的意識。
2. 做好外宣翻譯工作
翻譯在文化對外傳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世界,英語仍是國際語言,擴大河南在美國的傳播力度,離不開高質量的翻譯。跨文化翻譯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創造性活動。現階段,河南還缺乏專業的外宣翻譯隊伍,很多旅游景點、大型企業、政府相關網站都沒有英文簡介。有些網站盡管有相應英文簡介,但翻譯不夠嚴謹,翻譯質量有待提升。河南外宣翻譯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不恰當的音譯,地名可以音譯,但是有些詞匯不能直接用音譯來翻譯,可以通過音譯加注釋的方式進行,讓接受者明白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翻譯詞語搭配不當,語法混亂,文化錯位也是常見問題。“白象”方便面如果譯為“White Elephant”就很難被英美人接受,在英美文化中,“白象”是指那些投入與效益嚴重失衡的事物。
3. 通過“自塑”提升河南國際形象
借助“中原經濟區論壇”擴大河南影響力。“國際旅游小姐”組織總部即將從紐約遷往鄭州,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也是很好的宣傳河南的窗口。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和焦作國際太極年會等重要文化交流活動也是提升河南在美關注度的平臺。同時,要利用好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及時更新宣傳畫冊、宣傳光盤等。
4. 通過“他塑”提升河南國際形象。
加強與《中國日報》、《今日中國》、CCTV-英文頻道等國內主要英文媒體的合作。境外媒體也是“他塑”河南國際形象的重要渠道〔3〕。邀請美國媒體報道河南,鼓勵他們全面、客觀的報道河南。同時相關部門要組織專門人力關注美國媒體對河南的報道情況,及時提供信息反饋。
四、結語
通過對七家美國主流媒體的系統梳理,分析了這些媒體在報道河南過程中呈現出的特點,提出了提升河南在美關注度的相應策略。本研究還有不足之處:由于是以這些媒體的網站作為研究載體,可能存在信息檢索方面的遺漏;還有些媒體也對河南有過報道,限于篇幅沒有包括在本文當中,這都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進行彌補、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李莉文,陳瀅,張雨苓. 河南國際形象的調查與思考〔J〕.中州學刊,2012,(06): 57.
〔2〕 張軍,孫余驍. 中原經濟區對外傳播現狀和策略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2,(12): 98.
〔3〕 曹德春. 跨文化視域下河南省的國際形象:現狀與構建策略——基于世界大國主流媒體的報道〔J〕.中州學刊,2012,(04): 69-70.〔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