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
[摘 要]網絡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諸多新的益處,比如對教育客體、教育主體和教育環體介體載體等產生了諸多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帶來諸多的新挑戰和訴求。鑒于此,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只有趨利避害,不斷改革創新,從理念、模式、內容、平臺和手段等層面科學整合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強化思政教師的現代教育素質和學生網絡道德的培訓教育力度,力求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提高教育實效,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4 — 0174 — 02
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往、身心健康、人的性格和現實社會等均產生了多面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無疑也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挑戰,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創新的時候了。在這種情況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緊迫意義與現實價值。筆者擬在探究網絡環境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利弊基礎上,提出了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模式一系列對策,以期望為當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一、網絡環境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帶來的益處
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世界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和吸引力和方便性,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帶來可喜的變化〔1〕。比如對教育主體教育的教學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與途徑、教育平臺與環體、教育內容等的現代化轉型和后現代轉型提供了諸多機遇與可能,具體如下:
1.網絡世界對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和思想、自主學習能力產生諸多的積極影響。
一是網絡世界為大學生學習各種知識提供巨大的方便和提高了其自我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高校網絡的作用舉足輕重,校園網和社會知識資源的共建共享已經成為普遍,大學生的手工式學習習慣變為數字化的學習習慣,利用電腦和網絡進行數字化學習習慣和新方式正在形成,打破了傳統學習方式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生活變得十分便捷,尤其是對其查閱信息和完成作業訓練等,正因為這樣,提供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場所和環境,從而變相地提供其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二是網絡世界的健康信息極大改變了對大學生思想文化、知識世界,促使大學生各種空間視野開拓務必、文化思想極為活躍,有利于培養他們創新思維能力和多維思維方式;同時網絡世界這種特殊的傳播方式大學生被動地思維方式,變為積極的思考者。
三是網絡世界和網絡生活由于其開放性、自由輕松性和平等便捷性和跨文化跨地域性,促使大學生個性可以得到極大的張揚和發展,可以緩解生活、學習中帶來的各種壓力,并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2.網絡世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帶來的積極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對其教學內容的選取與整合、教學平臺和模式的選取、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理念的變化提升上帶來諸多方便和條件。
一是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能力和拓展自身的各種人文、社科知識面和素質。
二是從各方面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開展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工作,可以利用網絡隨時查最新的思政教育信息,充實和優化教學內容;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構建博客、QQ和教育網站等各種師生互動的交流平臺, 大大拓寬高校思政政治理課程教育的平臺和渠道,為高校思政政治理課程教育的合力形成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的教育理念體系,形成一種個性創新、虛擬與現實世界互補、平等互動、多元主體等理念在內的人性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教育理念;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制定及時有效的教課方案。
3.網絡世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教育模式、教育空間、介體和內容的積極影響。
一是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提供了新陣地,開辟了新的空間、載體平臺,極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空間和渠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形成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時代課題重任。
二是網絡世界極大地開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各種信息資源,不斷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鮮的資料與素材,大大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育內容和信息含量。
三是網絡世界不僅僅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辟了新的領域、新的空間和新的陣地新天地,還為帶來新的教育渠道和方式。網絡世界的立體多維性、動態變化性、直觀生動性和交流自由互動性極大會極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滲透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更加人性化、個性化。
四是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現代性、交互性、靈活性、開放性、共享性以及協作性,建基于網絡世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將會更加靈活多樣化,比如可以開展有利于架構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意識的課件型教學實施模式,可以開展傳統媒介與現代媒介整合優化的復合式型教學實施模式,利于發揮其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推行于虛擬課堂型教學實施模式,到達遠程教學的集體答疑和一對一的談話指導。
4.網絡世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際效果的積極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網絡世界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互動性,教師們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對教育內容把握更多更新更準,可以及時了解大學生的生活世界、思想世界和行為語言世界等領域的變化和動態,以及他們的訴求,以便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有的放矢的教學教育工作,提高其親和力。
二是網絡世界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育的社會化和大眾化程度?;ヂ摼W技術帶來的網絡環境和平臺上充斥著各種各種社會化的內容、信息和觀念和文化潮流等,同時加上,網絡使用成本不高,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大學生和社會大眾,促使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育可以對社會大眾產生重要的教育引領作用,從提高其社會化和大眾化的程度,真正做到對全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和核心價值觀踐行引領。
二、網絡環境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帶來的新挑戰
任何事物都存在多面性一樣,在網絡世界中,由于使用者自身的克制力、外在的各種監管引導不力和網絡本身巨大的磁鐵效應等等原因,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要素都受到不力不利的一些沖擊,向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們提出諸多的挑戰和訴求〔2〕。比如對學生的思想世界、行為習慣、人格的異化影響;增加了新的虛擬性、難以監控的教育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者的現有技能、知識和素質能力等提出了諸多強大的、緊迫的挑戰與訴求。
1.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文化世界、道德責任與法律意識、行為習慣和身心健康等的不利影響。
一是網絡世界的開放性、無邊界性等帶來了各種魚目混珠的海量信息,嚴重影響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建構,尤其實對信息價值判斷選擇不強的大學生,很容易促使其思想世界發生異化和扭曲,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自我認識的脆片化和異化,交往世界異化,導致其性格網絡孤獨癥不斷出現
二是網絡世界的巨大虛擬性、隱蔽性和難以監控性,導致一些自控力自制力自律力不強的大學生道德責任感與法律意識所化和放松,導致其人格的缺失與異化,嚴重的是參與網絡犯罪、網絡行為與語言道德失范失序失禮;同時由于網絡世界巨大的磁鐵效應,一些大學生發生網絡依賴過度癥,打亂了其正常的現實生活世界運行。
2.網絡世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的教育環境帶來的諸多挑戰。這主要體現兩個方面:
一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增加了一個教育者難以完全調控和督導的教育環境——網絡環境,這個環境的信息海量和法律監控規制乏力,導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的一些環境受到沖擊和污染。,對其提出了新的挑戰和任務——如何對大學生網絡生活和網絡世界、網絡行為語言等進行規范,如何促使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是當下的網絡世界格局還處于西方文化、語言、思想和技術霸權之下,導致網絡世界充斥的很大一部分是西方的思想話語和政治意識形態東西,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環境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工作。
3、網絡世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工作者自身也提出了諸多的挑戰和訴求。這主要體現對其教育主體地位提出了挑戰,對其教育理念、模式、能力、技能、素質和知識結構等提出了新的、大量的要求,長期以來采用的人工教育模式、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模式、陳舊單一的知識結構和素質技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工作者那面對極大的挑戰。這提出了國家和高校、教師本身要努力加強和提高自身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三、提升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實效的對策:超越兩極,科學整合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社會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理念、模式、內容、平臺和手段方式等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當今只有趨利避害,從各個層面整合現代網絡政治教育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協同創新和良性互動,方能形成一套復合創新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工作體系和機制〔3〕,從而推動其現代公民教育的轉型和科學健康發展。
1.不斷適應新形勢和新網絡環境和各種媒體并存的情況,努力開拓和建構復合創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觀念體系,務必要堅持人本主義、現代科技與人性人文融合、虛實互補、與時俱進的國際化世界化等教育理念納入整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
2.走出誤區,科學整合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整合的過程,力求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務必積極整合優化充實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建構多元化的教育平臺和教育模式〔4〕,采用多樣的顯性和隱形的育人形式手段和形式,營造有力有利的健康向上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尊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大學生成長規律才,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建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努力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兩種機制與體系完美融合,避免科技化傾向和師生現實交流的缺乏?加強對大學生網上行為、語言、道德等引導和調控。
3.學校層面要積極出臺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培訓提高網絡管理隊伍的素質,采取相應的網絡技術,對校園網采開展綠色行動,建構起綠色屏障,對網絡失范現象進行嚴厲的責任追究和制裁。
4.從國家到學校和教師務必要采取各種途徑,切實提高思政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拓展信息時代的道德視野和信息知識視野,力求成為新時代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的雙師型教師。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網絡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產生多面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和沖擊,提出了諸多的新挑戰,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大環節發生可喜的變化。面對網絡世界的利弊均存在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務必要積極趨利避害,超越兩極,科學改革創新和整合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方式與模式、教育平臺與載體、教育環境、教育內容等,全力提高自己教育能力和充實調整教育內容,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方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走上科學化、人性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道路。
〔參 考 文 獻〕
〔1〕張紅青.現代信息技術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J〕.新余高專學報,2008,(06).
〔2〕朱茂琴,論網絡時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途徑〔J〕.高教探索,2013,(22).
〔3〕崔華華,現代信息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用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1).
〔4〕卓雄輝,基于網絡環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高教探索,2009,(04).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