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教育局確定的小班化試點學校,多年來我們堅守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努力滿足每一個學生幸福成長的需要,以課題研究為抓手,著力于課堂、學生、活動、課程等方面的評價改革,形成了以“慧樂”為標桿的評價方式。
“慧樂”從字面上解讀,是智慧而快樂的意思。我們希望學生有慧心、慧給、慧美,能樂學、樂思、樂行。慧心,重在培養學生對真理的感悟力;慧給,重在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慧美,重在培養學生由內而外的美麗。樂學,更多的表現為愿意學習,喜愛學習,喜歡同學,喜歡老師,喜歡學校的陽光心態;樂思,更多的表現為喜歡思考,喜歡動腦筋,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樂行,能夠學以致用,樂于實踐,這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一、立足課堂,用多維評價達成全納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實質是關注個體,惠及全體,尊重生命,彰顯個性。基于課堂教學的“慧樂”評價,不僅是一種方式,更是一場革命。
1.課堂觀察,讓數據說話
大班的課堂評價主要指向于教師以及群體學生的活動,小班課堂教學評價則更多地突出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功能,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注重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考查,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化。我們以課堂為觀測點,從對教師教的評價和學生學的評價這兩個方面來入手,運用量表的形式,從師生的座位、參與度、被關注度等方面觀察與評測。在學生的評價方面,我們設計了《師生互動等級量表》《學生活動等級量表》《學生的錯誤及教師的處理》等評價量表,來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發展的情況。在教師的評價方面,設計了《教師提問及解決方式》《教師活動等級量表》,重在用數據說話,通過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激勵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評價內容,“看孩子”說話
三年來,我們借鑒了國內外小班教學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初步從評價的語言、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的主體等方面構建了多向互動的評價系統。特別是在評價內容方面,進行了較為成功的轉型
(1)既關注個體更關注團隊
小班化更多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倡導“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所以在課堂教學的評價內容上,關注團隊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小組分工是不是明確,合作是不是高效,組員是不是都有積極的表現機會等等,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而不再放在教師的語言是不是生動,教師是不是具備教育機智,突破難點的方法是不是有效等方面。
(2)既關注內容更關注狀態
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特別是情緒、注意、參與、交往、思維、生成狀態等六個方面,并以此作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
我們重點關注教師的語言是不是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有效的調節,學生的目光是不是追隨著發言者,傾聽是否全神貫注,回答是不是具有針對性,能否全員參與到活動中,能否尊重組內的每一個同伴,能否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并共同解決問題,思維狀態是否具有獨創性,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諸多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否有成功和喜悅的積極心理的體驗等等。
(3)既關注教育共性又關注學科特點
每個學科的教學目標不一樣,其評價內容也不一樣。為了達成各門學科的教學目標,我們組織老師們研究學科教學特點,研制出符合各學科特點的評價內容,如語文學科配備了“有進步”“你真棒”、朗讀之星、閱讀之星、識字大王、背誦之星、寫作之星、預習之星、舉手之星等獎章,數學學科有計算能手、舉手之星、思維之星、合作之星等獎章,音樂學科有演唱之星、表演之星、聽賞之星等獎章,各個學科依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目標制定適切的評價標準。
小班化追求全納教育,不僅從物理空間,更從心理空間容納所有的學生,反對歧視,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我們的課堂多元評價,正是為全納教育的踐行提供了更加適合的條件,為課堂關注每一個、激勵每一個、成長每一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立足學生特點,讓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常常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良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和行動力的不足、情感與理智的不協調、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等等。根據這樣的心理特征,我們發揮了小班化的優勢,在評價形式上作了較多的改進。
1.評價性質,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與評判。傳統的評價以紙筆考試為依據,這種片面的一次性的評價方式嚴重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優秀的表現得不到及時的肯定,后進生的點滴進步也不能得以有效的彰顯。如何通過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的改革,促進每一個孩子的持續發展?我們從定量與定性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實踐。
如語文學科,我們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每一課的表現都進行了記錄,日記、作文、寫字、練習冊、課堂發言、背誦、閱讀、積累等所有的項目都制成了表格,學生團隊的每一次活動既看個人表現,更看團隊表現。表現好就可以蓋一個“你真棒”的印記,多少個“你真棒”就可以得一個小獎章,多少個小獎章就可以評一個慧樂之星,這些都有明確的規定。哪類學生的作業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得“你真棒”,也有明確的規定。他們只要跟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相比,跟自己相類似的同學比,通過一定量的好評的積累,就可以得到慧樂之星。我們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提供給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
2.評價方法,物質與精神相結合
我們關注對學生口頭上的精神上的激勵,也關注物質層面的激勵。
還是以語文學科為例。兩周一次總結,除了小獎章、小獎狀、慧樂之星的評價外,還有書籍之類的小獎品,每個梯隊的孩子都有機會,孩子們也只跟本梯隊的進行比較。所以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只得一張小獎狀,學習成績不太好的也可能得多張小獎狀。這種評價方式強調評價的日常化,可以清晰全面地記錄下個體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對于以發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個體的發展有較大的意義。
3.評價時效,短期與長期相結合
傳統的評價更多地關注學業考試,是以獲得期末的三好學生、學習積極分子或各類積極分子稱號為主的終結性評價。而我們的小班化評價,更注重短期與長期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統一。以慧樂星級護照為例。我們從學習、班級服務、品行、特殊才能、合作五個方面入手,每個項目有具體的評價要求,這些都體現在平時的評價過程中,在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們根據平時的評價,評出校園的慧樂之星。評價過程體現了長效性,也使定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真正統一起來。
除了慧樂星級護照式的過程性評價外,我們還用“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來貫徹我們的評價理念。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快樂起飛”成長檔案袋,分為成長目錄、百寶櫥、收獲園、成長路和成長評價五個板塊,既有學生優秀作品的收藏,更有參與活動、收獲成果、多元評價等過程性記錄,目的是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這份檔案將跟隨孩子們六年,讓他們感受自己的點滴進步,感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也體現了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三、立足活動,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優質發展
小班化教育,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尊重,使之獲得更多的關注,分享更寬裕的空間,贏得更充分的機會,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的可能性、把握性更大。小班化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也應體現這一理念與要求, 除了具有診斷、鑒別的功能,更要有調節、激勵的作用,促進每一位學生快樂成長。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都有發展得特別好的方面。我們的成長檔案袋、慧樂星級護照、學科評價更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但我們也知道,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不能保證每個教師都能用最科學的方式去評價學生,也不能保證在評價過程中絕對的公正與公平。如何讓學生找到發展自己的最佳平臺,如何讓我們的慧樂之星名副其實,是近階段我們思考的重要課題。
本學期,我們圍繞學生個性與能力發展著力打造學生健康成長與幸福生活的校園主題文化節,如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數學節、游戲節等等,每月有節日,每節有主題,努力創新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制定專門的評價內容與評價項目。我們的慧樂之星,在這樣的節日評價中真正成長起來。3月體育節,從體育競技項目中評出體育之星,四月讀書節,從各類比賽中評出閱讀之星、文學之星、演講之星……校園主題節為學生發展潛能、促進個性特長、主動健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時空舞臺與實踐內容,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優秀的自己,每一個領域都有一群優秀的孩子。
四、立足課程,用多元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適性發展
課程的適性化,是指課程對每個個體不同學習需求的適應性。小班化教育學校,課程是否與學生的需要相適應,很重要的方面在于是否創設了豐富的可選擇的機會,在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與理解。僅僅依靠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僅僅靠課堂、靠活動的改革,肯定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適性發展。小班化評價的真正的著眼點在哪里?如果沒有與學生星級發展相匹配的校本課程體系,學生的真正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滿足每個孩子的適性發展,要依靠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的實施,必須注重依據學生特點、教師情況與學校發展狀況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校的慧樂選修課程就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而產生的。
全校所有的老師都帶一門特色課程,讓所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菜單式選課,學習時間長達70分鐘。在實施慧樂選修課程的同時,我們還注重落實小班化評價的理念,全員、全程評價每一個孩子,更注重搭建舞臺,讓孩子們在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中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學習成果。教師全程參與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也是大家進一步理解和思考小班化精神的過程。
教育評價既是教育活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育目標實施的重要條件,既是教育實踐中的一種操作方法,也是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的本質在于追求有意義的目標和采用有意義的實現方式。從評價入手,也許能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學習與成長的快樂,從評價入手,我們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班化的全納教育、持續發展、優質教育與適性發展的目標。
(莊素芳,金壇市湯莊小學,2132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