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深刻認識到要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必須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個性化的評價機制,通過評價的引領和激勵作用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最優化,讓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與指導開展的活動融為整體,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構成。個性化評價倡導更多贊許、包容和支持,是學生發展能力、張揚個性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主題活動中,個性化的評價手段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活動的效率。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依托“開心幣”,推行個性化評價,以評價促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讓其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體驗收獲,體驗自信。
一、基于個性發展的緣起
1.開心幣的誕生:借力網絡游戲
許多學生都喜歡玩“開心農場”這個網絡游戲,在虛擬的農場中享受種植的快樂。為此,我校專門開辟了一塊空地,作為學生體驗真實農場生活,親手種植蔬菜,學習種植知識,開展種植小課題研究的實踐基地,孩子們給這個樂園起名“開心農場”。在組織開展“開心農場種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用怎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更好地衡量學生活動的參與度和效度,發揮評價指揮棒、催化劑、航標燈作用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出傳統知識授受方式的課程,它在課程結構上是學校、教師及學生“課程自由度”最大、“課程空間”最廣、“課程實施”最為靈活的課程。其綜合性的課程特點決定它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可以整合其他學科課程,更能向學生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借鑒。
“開心農場”蔬果種植是在廣泛調查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根據網絡游戲“開心農場”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那評價方式是否也能借鑒游戲開展積攢“金幣”活動呢?經過師生反復商議,我們發行了“開心幣”,通過獲取開心幣的形式來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主題活動。
2.開心幣的獲取和使用:模擬貨幣流通
師生通過多次討論,出臺了個性化評價制度——《開心幣兌換細則》。為開心農場帶來種子、秧苗、有機肥可以獲得開心幣,為開心農場獻計獻策可以獲得開心幣,主動去“開心農場”勞動獎勵開心幣,在綜合實踐研究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獎勵開心幣,在校級比賽中獲獎的個人或班級獎勵開心幣,在每月常規檢查中獲得優秀的班級獎勵開心幣……開心幣的作用非常大:買開心農場的蔬菜、水果需要開心幣,買肥料需要開心幣,買好看的花盆需要開心幣,請種植老師上門指導需要開心幣,讓種植社團拯救瀕危的植物需要開心幣……
附:
兌換開心幣細則
3.開心幣的設計:集聚師生智慧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其自主性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開心幣的設計中我們堅持學生的主動參與,組織開展開心幣設計大賽,讓學生親自設計開心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為了便于流通,師生商議決定開心幣的面值為1元、5元、10元三種。師生共同參與設計的“開心幣”不僅體現了開心農場的特點,還融入了學校文化特色和個人興趣愛好。學生有的畫成了草莓的形狀,中間有我校吉祥物愛愛、德德在辛勤勞作;有的畫成茄子形狀,一畦畦整齊的土地嵌在其中;有的是番茄形狀,開心農場獲得了大豐收……親手設計開心幣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去觀察開心農場,體驗農場活動,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和美術學科的整合。最重要的是體現了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中的主人翁地位。
二、基于個性成長的需要
1.促興趣主動生成
布盧姆指出:如果我們的評價不能對學生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或潛在地對學生存在著危害的話,那么這樣的評價寧可不要或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學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如果使用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是不公平的,勢必會造成學生之間優差之別,對于學生未來成長有很大影響。“開心幣”個性化評價機制尊重個體差異,更大程度地張揚學生個性特點,通過自我激勵、自我褒獎,鼓勵發揮自身特長,增強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由外而內地激發自己的潛力。
正如老師在教學手記中寫道:自從我校推行開心幣兌換制度后,孩子們對開心農場的活動更感興趣了,每天都會主動到開心農場里澆水拔草、觀察記錄,把盆栽的蔬菜搬到教室外曬太陽,傍晚再搬回教室,宇豪是其中最積極認真的一個。宇豪是語數英等其他老師都感覺頭疼的學生,上課時偷偷看書,課后作業從不主動完成。而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卻像變了個人似的,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認真完成分配的任務。還經常請教在種植方面特別在行的爺爺奶奶,學習種植方法。尤其是實行“開心幣”評價后,宇豪更是起勁,從家里拿來了好多薄荷苗,教同學們扦插,進行了盆栽和土栽的對比研究,詳細地記錄了薄荷的生長過程。成果展示時他和同學們一起別出心裁地做了薄荷茶和涼拌薄荷,給老師們送了親自培育的薄荷苗。老師們羨慕地對我說:“我們要他背幾個單詞,默幾個生詞難得不得了,你的菜園子里他卻每天那么起勁地去澆水拔草。”宇豪積攢的開心幣是他們組中最多的一個,同學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在以后的活動中,宇豪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
開心農場種植活動和“開心幣”評價制度使某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找到了發揮自己長處,展示自己優勢的舞臺。
2.促目標有效達成
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達成的重要環節,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活動目標在實施過程中的達成度,還能通過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調整學生參與活動的效度,促使課程目標的最終實現。“開心幣”這一個性化評價制度,將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游戲“開心農場”積攢“金幣”的活動引進現實版的農場種植活動中,組織學生在親手種植各種蔬菜、學習種植知識、開展種植小課題研究的活動中積攢開心幣、兌換開心幣,更好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開心農場活動,充分發揮了評價在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了積攢開心幣,原本發言不積極的學生經常舉起了小手;搶著到開心農場給蔬菜澆水的同學越來越多;查找資料時主動要求回家打印資料的同學越來越多……在開心幣兌換蔬果的過程中,同學們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享受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更加熱愛勞動;活動中同學們還和伙伴分享自己的勞動果實,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誼,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最終目標。
三、基于個性評價的建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開心幣”評價激起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參與欲望,將學生學習的外部誘因轉化為學習內驅力,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魅力。
1.合理遷移“巧變臉”
“開心幣”個性化評價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保持參與活動的熱情,為了進一步發揮其重要作用,我們將其適當變化遷移運用到其他主題實踐活動中去。
如組織開展“小小理財家”活動時,我引導同學們每組設計了一棵財富樹,制定了金蘋果獲取細則,開展積攢金蘋果活動,巧妙地將“開心幣”個性化評價遷移引進了活動中。為了使財富樹上的金蘋果越來越多,各小組使出了渾身解數,上網查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采訪老師、同學、家長、銀行工作人員,發放調查問卷、撰寫調查報告,準備成果展示……每一個活動都用心參與,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學生在日記中說:除了儲蓄來增加我們的收入,使錢生錢之外,我們還采納孫老師的建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意設計制作了好多工藝品、小玩具、點心等帶到學校賣給老師和同學。看,大家的作品做得多精致呀!這么多同學老師都來選購我們的作品,連幾位校長都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哦!今天我們賺了好多錢,財富樹上也結出了五個金蘋果,真是太開心了!
個性化評價無須教師過多強調,學生自覺有序分工,相互協作,充分發揮每一個組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自主性。
2.理性思考“建制度”
“開心幣”個性化評價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學校的一大品牌,受到學生、老師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實踐中我們將其提煉形成個性化的綜合實踐評價機制。
借鑒社會上流行的積分卡消費形式,我們創設了積分卡評價制度,該制度在廣泛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由師生共同制定。按表現分別獲得5分、10分的積分卡,滿50分換一張銀卡,滿100分換一張金卡(金卡存入綜合實踐檔案袋),并能獲得一件獎品。具體的評分細則和獎勵方案如下:
積分卡獎勵方案
(1)100分學習用品1件;
(2)200分主持一次成果匯報會;
(3)300分負責開心農場的鑰匙保管工作;
(4)400分課外書1本;
(5)500分精美筆記本1本;
(6)600分鋼筆1支;
(7)700分珍貴紀念書簽1張;
(8)800分負責綜合實踐活動教室的開門關門工作;
(9)900分負責分配菜園子里的勞動任務;
(10)1000分擔任某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組長并和老師合影。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建立積分卡個性化評價機制,是一種新的嘗試,是以量化的形式來記錄及評價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個階段的成長經歷,評價形式更靈活,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活動效果也更顯著。
3.規范實施“成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實踐性、自主性、生成性、探究性等特點,其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不同于學科課程。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評價,是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貫穿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我們審視已有評價,對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課程目標具體化,在目標細化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指標體系,將各年段“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要求融入評價體系中,進一步細化各年段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形成一套以“開心幣”為載體,以“積分卡評分”為保障,采用個體自評、小組內同學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主體參與的,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差異發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推廣性強的個性化評價體系。如積分卡中“會合作”,三、四年級的評價標準為:能主動幫助同伴、小組討論主動發言、愿意承擔小組任務并認真完成;五、六年級的評價標準為:樂意幫助同伴、平等主動參與研討、明確自己職責盡力完成自己任務、能對自我及同伴作出合理評價。規范細致的個性化評價體系有效激發了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推動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探究欲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進步,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養。
在綜合實踐活動個性化評價的探索和嘗試過程中,我們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個體、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開心幣”式的個性化評價體系使孩子們更加主動地參與活動,更加自信地表現自己、發展自己,個性化評價為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開創了一個新的舞臺。
(沈國琴,吳江實驗小學,2152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