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清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從人才匱乏的國家發展為人力資源大國。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而且知識創新人才的不足,導致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夠強。如何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呢?歐美國家的人力資源建設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一、倡導學生個性教育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學沒有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庇袑<艺J為,我國的小學教育是“聽話教育”,中學教育是“應試教育”,大學教育是“知識教育”,而唯獨缺乏能力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相比之下,美國的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力,在世界六百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美國占了40%左右??梢?,學校和教師必須將單一繼承型、技能型、守成型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開拓型、發展型、創造型的模式。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習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探索的精神,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營建創新學術環境
大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大學里高新技術的產生和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呈正效循環,全世界70%的科學論文出自大學、75%的諾貝爾獎由大學教授獲得即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大學把本科生研究計劃作為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制度,并設有表彰優秀成果的獎勵制度,因而大多數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我國高校的科研創新也應當從本科生抓起,為一些求知欲強的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研究訓練、素質拓展教育和專業深化教育。
三、健全激勵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的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簡單勞動力過剩,高新技術人才不足。歐洲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教育培訓的作用,英國實施了龐大的“終身學習”計劃,瑞典建立了“回歸教育”制度,實施教育休假法、成人特別津貼制度、職業資格培訓等。為滿足我國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應強化人才終身教育機制,建立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性的繼續教育體系,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培訓,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為了促進各方面人才的創新動力,我國還需持續完善創新型人才成長發展的激勵制度,提供相關的環境、資金和政策支持。
四、吸納引進優秀人才
發達國家都設立了技術移民制度,目前美國是吸收國外知識精英最多的國家。此外,發達國家的研發中心紛紛向國外轉移,跨國公司不僅充當了“人才獵頭”的角色,也是實現人力資源配置全球化的橋梁。發達國家已從對廉價勞動力的爭奪轉向對高級人才的挖掘和爭奪,其爭奪的目標甚至從大學生向高中生轉移,歐美國家均設立了諸多獎學金來吸引外國的優秀學生,理工科中的外國留學生比例不斷上升。面對發達國家的挑戰,我們必須出臺應對措施。
人才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最寶貴的財富。面對國際人才競爭激烈的局面,我們必須制定有效的人才策略,促進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