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摘要:我國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存在體制性問題,必須加以解決,特別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方面存在的問題。改變剛性管理方式、革新監控制度與質量評估考核辦法、完善教學效果分析體系等舉措能夠完善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體系校本化構建,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柔性管理;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校本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2-0026-02
“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依據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性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主要從人的心理、行為、形象等諸方面去實施,具有情感性、親和力和人文色彩。”[1]柔性管理最大的優越性在于依靠尊重個性發展,從個人興趣特點來激發其內在潛力和主動性。[2]
一、基于柔性管理的
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
提高五年制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建立全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柔性管理模式非常適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
(一)改變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剛性管理方式
現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多依靠制度和督導機構監控教學質量,監控的范圍不夠全面。偏重理論教學監控,忽視實踐教學監控;偏重督教,忽視督學和督管。教師與學生在質量監控體系中往往是接受者,不是參與者。近幾年,柔性管理模式被引入五年制高職學校教學管理中,一改以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剛性管理”方式,從依靠制度和強制力轉向人性化與創新力,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充分挖掘了師生的創造力。
(二)革新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與教育教學質量評估考核辦法
為更加科學、真實而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學校需要根據柔性管理理論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這一標準由多元的評價主體、多樣的評價方法和多方面評價內容組成。評價內容可包括專業技能、職業意識、人際溝通與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3]當前教學質量檢查還是根據以往的制度及檢查模式、經驗,而沒有從教學各個環節實際出發。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對教學質量的考核要更加注重教師的創新,其中包括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論創新。同時,要制定出能夠促進教師創新發展的教學質量考核標準,特別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建立校本化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與評估考核辦法。
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與質量評估考核辦法的建立應以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體系為指導,運用柔性管理模式,突出教育教學創新與改革的激勵作用、整改的促進作用、科研及產教研相結合的辦學方向的引導作用,注意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評分與評語相結合、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采用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評價相結合、精確量化和模糊量化互補、考核與評估并用、多渠道監控與評價等方法,[4]實現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與可操作性的統一。
(三)完善教學效果分析體系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柔性管理能夠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以達到最大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我們在重視理論課教學的同時,更應重視實踐教學目標的達成。實踐教學目標的定位,首先需要通過市場調研和咨詢專業指導委員會,掌握行業、企業對本專業技能人才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的需求狀況,確定本專業的定位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整體目標與規格要求;其次要進行相關的工作崗位分析,將整體目標分解成學生應學習和掌握的各個具體專項技能;再次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專項技能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的落實保證整體目標的實現。[5]
(四)改善五年制高職學校教學質量考核信息匯總反饋體系
基于柔性管理的教學質量信息匯總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以前的對教學各環節的監督檢查以及對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產生的效果的評判,只是為信息匯總提供信息基礎,為促進教師及部門在改進教學質量方面提供信息支持與參考。但是,這并不能準確傳遞信息并不能反映出新形勢下的教學質量考核信息。同時,信息匯總并不能準確反映出每個教師以及部門的問題和可借鑒之處。柔性管理注重人性化、網絡化,注重聯系,重視換位思考,著重研究人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匯總,會更清晰、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重視反映各教師、各部門的創新及成績,體現教師的特色。對于需要改進之處也是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為教師提供人性化支持,提高其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做到信息匯總是每個教師及部門的信息匯總,為每位教師的成長提供有力幫助。
二、基于柔性管理的
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本化構建
在利用柔性管理開展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本化構建時,各學校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柔性管理具有的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和網絡化、管理決策的柔性化、組織激勵的科學化,對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本化構建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柔性管理提倡個性構建,提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五年制高職教育而言,引進先進的柔性管理理念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越來越急迫。柔性管理是能夠滿足五年制高職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本化要求的。從根本上說,可保證培養更多的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蒼林.“柔性管理”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2]于茝,王一定.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研究[J].世紀橋,2012(1).
[3]程智謀.工學結合中的學業促進行動與評價體系[J].職業教育研究,2008(6).
[4]花軍,何咸旺.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7(3).
[5]馮丹,何同林.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8).
(責任編輯:張志剛)
Abstract: Problems in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need to be solved, especially the one with its construction. Measures such as changing the rigid management method, reform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alysis system can improve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school-based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flexibl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school-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