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將來交際運用,而不是為了應付中考或高考。學生學習英語如果只是死記單詞、短語、語法等基本知識,而不能同其他人進行對話交流,不能運用英語進行閱讀和寫作,那么,學習英語是毫無意義的。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悲哀。
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他們在小學的四年里,已經學習了英語的語音、語法、習慣用法等基礎知識,積累了一定的詞匯、短語。到了義務教育的第四個學段(七~九年級),即初中階段,為了全面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尤其是“讀”和“寫”的能力,就要進行英語語篇教學。也只有進行英語語篇教學,才能真正全面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英語的語篇教學,提高英語語篇教學的效率,就應該對英語的“語篇教學”的含義有一個正確理解。但是,要給英語“語篇教學”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并非易事。這是因為,在語言理論的研究中派別林立,各執一詞,語篇教學的研究亦然。另外,研究的角度各異,如語言符號系統、語言哲學、心理語言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等不一而足。因此,對某一概念,尤其是新概念或“舊瓶裝新酒”的概念釋義種種不一,自然便在情理之中。下面,筆者給“語篇”和“語篇分析”試下定義之前,先簡述一兩種釋義。
Hartman & Stork認為,語篇(discourse)是指“構成一個相當完整的單位的言語段落(text),通常限于指單個說話者傳遞信息的話語。”而Robinson則認為,語篇有三種含義:①主要指口頭交流的話語,此義同上述定義基本相同;②可指一段口語或書面語(注:意指對語言本身系統或語言形式進行研究);③指用于交際目的的話語。目前對“語篇”概念的解釋含糊不清,如R.Hurtig總結說:“語篇是一系列連續的話語,可以是獨白,也可以是對話;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敘述;可以是寥寥數語,也可以是長篇巨著。”另外,對“語篇”概念所用術語也不相同,如text或discourse等。即使使用同一個詞,對其解釋也眾說不一。該概念的漢譯分別使用過“話語”“語段”“篇章”“語篇”等。
人們各持己見,不足為怪,尤其是在一個新興學科研究的初始階段。隨著語篇教學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看法也逐漸趨向一致。術語discourse,漢譯“語篇”,基本固定下來。將一些有影響的應用語言學家的觀點加以歸納,試對“語篇”下一個定義:“‘語篇是指一人或一人以上以交際為目的的一段話語或書面語。”
話語長短不限,通常指雙向式交流(interactional),即發話人(addresser)與受話人(addressee)之間的語言交際。交際雙方在會話中,指說話人和聽話人;在書面語中,指作者和讀者。
對“語篇”釋義的異同,勢必影響對“語篇教學”概念的解釋。后一概念分別使用過“話語語言學”(Textlinguistik)、“超句法”(Hyper-syntax)、“篇章語法”(Textgrammatik)、“篇章結構學”(Text Syntax)和“超句語言學” (Translinguistique)等。盡管各派對“語篇教學”(discoutrse analysis)概念的解釋不盡相同,術語各異,但他們的解釋有一個共同點,即學習英語要把各不相關的單句擴展到意思連貫的語段。即學習英語是為了對話交流或寫作,而不是為了死記單個詞或句子。現在,在術語上,“語篇教學”基本上取代了其他各種說法。
關于“語篇教學”的興起,筆者贊同著名語言學者H.H.Stern和T.A.van Dijk的觀點。上世紀70年代前后,在大西洋兩岸,法國和美國的一批著名語言學家、人類語言學家,如Bremend、Todorow、Metz、Barthes、Greimas、Genette、Greenberg、
Goodenough、Levi-Strauss、Malinowski、Firth、sapir、Brown、
Bernstein、Gumperz和Bright等人發表論文,從現代語言學、修辭學、心理學、歷史學等不同角度探討語篇結構,論及話語、風格等語言應用的差異。這些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是后來發展為現在意義的“語篇教學”的雛形或基本理論框架;而作為一門新學科的出現則始于上個世紀的70年代。上述學者對語言的研究,在各自領域引起了巨大反響,推動了英語語篇教學和研究。
在我國,對語篇教學的譯介,筆者查閱了很多資料,可知也是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例如,張允文:1978,蔡富有:1980,劉保山:1983)。近十多年來,語篇教學在國內逐漸熱起來,在一些外語教學期刊上時而可以見到有關文章。然而,對于那些初涉或尚未接觸近年國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的老師來說,這些文章很難使他們理解語篇分析的全部含義,更談不上對于我國外語教學的應用價值。原因有四:其一,如上所述,該術語譯名不統一。其二,譯介文章中語言學術語頻頻出現,有的譯筆欠佳,甚至比原文還難讀懂。另外,每一術語都有含義,往往代表某一學派的觀點。這自然給一般讀者的理解帶來更大的困難。其三,綜述文章較少,很難了解語篇教學理論的全貌。其四,對于該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其與教學法主要流派或理論之間的比較研究甚少。
當然,對于我們廣大一線教師來說,沒有必要深究“語篇教學”的含義和意義。但必須明確,英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而不是讓學生死記單詞、短語、語法和單個句子。在初中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語篇教學。只有在初中階段進行語篇教學,才能提高學生以后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尤其是讀和寫的能力。明確了這一點,也就基本理解了語篇教學的含義和意義,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自覺地進行語篇教學。
(江蘇省新沂市王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