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質量越發重視。而高中數學學科,是高考的重要內容,已成為每個家庭和學生關注的重點對象。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下面,筆者結合相應的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相關觀點。
一、以情境創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提升的基礎
任何一種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形成都不是空穴來風,只有伴隨相應的情境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情境創設的目的,要盡可能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本節課所要教學的內容入手,并結合學生前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入手,努力探尋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以數學的眼光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其次,教師要進一步意識到情境的創設并不是順應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在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探尋出相應的聯系點,造成學生思維認知的沖突,打破學生原先的認知平衡,從而挑起學生的認知矛盾,激發學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為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以方式遴選優化教學模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提升的關鍵
教學方式作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同時也彰顯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和當下教學水平的發展質態。當下社會是個信息時代,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已經為課堂教學的效益提升做足了鮮明的支撐,在很多人眼中認為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在現代化教學手段面前也變得形象而生動。在現代教學手段面前,教學內容可以由深奧變為淺近,由靜止變成動態,由隱晦變成鮮明,將事物的本質和數學知識的內在屬性鮮明而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人們常說:數學是思維的跑馬場。這一關系到學生內在思維認知特點的學科,如果沒有形象生動因素的植入,學生則只能停留在原有的認知層次上,學生認知的體驗過程也就沒有如此生動與形象,其效益也終將大打折扣。尤其多媒體技術的廣泛引用,讓學生經歷了以間接方式接受知識向直接方式獲取知識的轉變,凸顯了學生在悅納知識過程中的認知體驗。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還借助多媒體教學注重學生接受知識過程的方法積累,促發學生認知的高速形成,并借此引發學生對自我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就以三角函數的教學為例,這項內容原本較為復雜,學生難以在頭腦意識中形成鮮明的變化圖樣。而借助教師課前精心制作的課件,學生就能生動形象地感知各種函數的動態變化過程,使得原本枯燥而無味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降低了學生的認知難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延時評價激活思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提升的保障
評價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評價內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業質態的評比和辨別,更能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所謂的延遲性評價,即學生在表現出一定的認知和狀態時,教師并不急于進行評價,而是使學生處于自然發展的狀態中。延時性評價與一般性評價相比,給予了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作為高中生,他們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條件和能力,只要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給予他們相對充足的認知程度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反思動力,從而便于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路徑和視角進行審視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首先,延遲性評價能夠創設讓學生敢于質疑的環境。學生對于新授知識的掌握常常都是從自身已經具備的知識出發,有意識地思考問題,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內容呈現方式進行辨析,從而提出較為新穎的問題。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則正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能力出發,將學生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引子,從而為學生創造性思維注入全新的血液,而不需要對學生的認知狀態進行及時性評判,以免喪失學生自主發展思考的渠道。其次,當學生爆發出獨到思維時,教師的延時性評價保障了學生的自我釋疑的環境。數學是一門關于思維認知能力的學科,而思維的爆發主要的標志在于學生能夠基于對教學內容正確認知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甚至提出表面看是古怪的問題。而面對這種學生思維的獨到性,如果教師不能正確運用延時性評價,而是直接給予學生正確與否的評判,學生的思維也就只能止步于此,這無疑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認知的原地踏步。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切不可妄下斷言,而要通過延時性的評價轉換視角,為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從情境創設、方式選擇、延時評價等多重角度入手。教師應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關注這三個方面,以課標精神為抓手,以教材內容為載體,以學生實際狀態為基礎,就能夠有效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