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在各個行業系統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網絡安全作為計算機安全的一個重要分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計算機網絡信息還存在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網絡信息 安全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在各個行業系統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型企業,還是涉及科學研究、信息管理的大型科研所,都包含豐富的技術產權和信息機密存儲在電腦及網絡中,有效地保護這些設密信息引起了各企事業單位的極大重視。
網絡安全作為計算機安全的一個重要分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據調查發現,有80%左右的網絡安全問題來自企單位內部網絡,例如電腦網絡及儲存數據被損壞等。為了保證單位內部網絡的安全性,必須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范與管理。
1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
1.1針對上網瀏覽器插件的攻擊
Qualys公司的研究結果顯示,多數網頁瀏覽器的運行插件是導致計算機受到攻擊的重要原因,有超過80%的瀏覽器安全漏洞是由于插件因素所導致,僅僅只有20%的瀏覽器漏洞是由于其本身的問題。目前,各類插件的數目龐大,這也嚴重的影響了計算機的運行安全。
1.2內部攻擊者的威脅
網絡雖然是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最大程度地威脅著信息安全。然而外部網絡的安全威脅大家有目共睹,認識充分,去往往容易忽視內部網絡的安全隱患,其實單位內部網絡的安全隱患對信息的共享同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并且目前出現的安全問題,大多都來源于內部網絡。主要表現在員工安全意識不強,頻頻操作失誤,造成網絡設備的損壞,數據的遺失;IP 地址的竄改,木馬、病毒等通過漏洞發起網絡攻擊,致使其癱瘓,數據被盜,甚至會經過局域網的共享導致病毒的泛濫。
1.3網絡間諜技術
與病毒不同,網絡間諜技術的根本目的并非破壞計算機系統,而是竊取計算機的各類信息,間諜技術有著繁多的功能,既可以修改系統設置、監聽用戶行為,還會惡意散播廣告,嚴重的影響著用戶的信息隱私以及計算機的使用安全。
1.4以重大事件或流行事件為誘餌的混合型攻擊
近年來,以重大時間與流行時間為誘餌的混合型攻擊的發生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種攻擊多利用具有煽動性的標題來誘使用戶來打開軟件,也會利用電影、新聞來制造一系列的虛假連接。
1.5無線網絡、移動電話遭到攻擊的可能性增大
在手機移動終端的發展之下,無線網絡與移動電話遭受攻擊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由于無線網絡的加密性很容,安全漏洞嚴重,因此,其數據信息很容易遭到竊取。而手機病毒多使用下載軟件、上網瀏覽、短信等方式傳播,這嚴重的影響著用戶的信息安全。
2網絡安全的防治策略
2.1加強網絡安全體系的評估
內部網絡需要確保信息資料百分之百的安全性,減少泄露的機率,一方面可以根據制定嚴密的制度進行防范,而另一方面可以依賴技術防范進一步加強防護。為了有效提升網絡的安全性,必須要第一時間做好網絡安全體系的評估工作。
2.2加強對網絡安全系統的建設和動態監管
網絡安全是動態的整體系統工程,不能僅靠單獨的幾項技術進行全面的安全防范,而應該將這幾項技術串聯起來,互相通信,分工協作。并且,由于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墻它們各自的局限性及特點功能決定它們相互依賴,彼此需要,不能相互代替,究其原因在于防火墻主要用于安全控制手段,而入侵檢測系統則偏重于主動發現入侵信號并作出阻攔的行為,所以入侵檢測系統可以成為防火墻的有效補充,只有雙方的強強聯手才能對網絡進行動靜結合的保護。而防火墻與日志分析管理系統聯手,可以處理防火墻面對大量日志數據的儲存管理和分析數據上的缺陷。當入侵檢測系統意識到侵入行為之后,聯合防火墻通信,使其自動添加防火墻規則,以阻攔有關的侵入行為,達到聯合防范的目的。所以,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之間的強強聯手能更好地進行網絡安全的防護。
2.3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
在計算機網絡之中,是不存在絕對的安全的,為了保障計算機網絡的運行安全,必須要建立好完善的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利用各種技術與工具去控制,降低不法行為發生率,將安全隱患扼殺到萌芽中。此外,還要采取有效的形式提升使用與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使用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3 結語
面對計算機內部網絡安全各方面的威脅,確保網絡信息的保密、完整和使用性,必須在網絡安全防護上做到以靜制動,以萬變應不變的準備。但是,每種安全防范措施并不是一塵不變的,網絡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法治”和“人治”的統一工作。
參考文獻
[1] 陶競立,羅開田.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與保障技術研究[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6).
[2] 張智勇. 淺談網絡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8).
[3] 曹衛兵,李靜.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與防范[J]. 華章,20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