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迪
教學評價是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方式,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傳統評價形式的甄別和選拔功用,而更多地突出了課堂教學的診斷和發展功能。下面筆者結合蘇教版五下《望月》一課的教學,例談課堂中評價的有效運用。
一、用教師的“激勵評價”點燃學習熱情
教師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學習時空中,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需要教師予以喚醒與激發。而課堂中教師的這種喚醒行為并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簡單說教。民主平等是新課程改革下新型課堂的重要特征,在這樣的重要思想指引下,課堂中教師只有通過實事求是、客觀親切的評價行為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激蕩起熱情與活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競爭意識。
《望月》這篇課文以充滿詩意的文字描寫了我和小外甥在輪船甲板上望月對詩的美好時光,將小外甥活潑可愛、充滿幻想的兒童天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讀者感受到了詩意情境中的詩意氛圍。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則需要根據課文內容的情感基調,在課堂中適度、準確地把握充滿詩意的評價語言,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雙提升。
飽含真情的激勵。《望月》一課的教學內容交融著現代語言的清新優美與古典文字的精煉含蓄,既有對現實美景的觀察與想象,又有對關聯內容的詩句互補,這樣的學習內容對于班級學生而言,明顯生發出兩種分歧,對于“學習力強”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文字充滿著美感與活力,能夠引發學生的無限樂趣與向往;而對于“學習力弱”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文字則帶給他們很大的障礙,讓他們無所適從,學習的節奏明顯拖沓。
在這樣的現狀下,需要發揮出教師“激勵評價”的強大作用,敏銳發覺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和進步點。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關注他們反饋信息中的獨創性和示范性,如學生在回答“小外甥和我在背誦有關月亮的詩句,文中的省略號的內容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呢?”這樣的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難度,此時學生能夠補充出的詩句就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力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積累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你的課外知識真是豐富,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直擊弱處的指導。對于能力弱的學生,在學習朗讀描寫月亮的語句時,如果能夠做到正確、流利,則教師就需要加以鼓勵“讀出了作者對月亮的贊美和喜愛,如果能夠將語速再慢點,注意詞語的停頓,那么月亮的清幽與寧靜就能讓我們感受到,試一試,好嗎?”這樣的評價語言直擊學生學習中的弱點與問題,也在親切與關心中幫助學生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引人思考的啟迪。在班級中,還有一大部分的學生處于學習的中游,對于他們的評價,教師則需要引發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在自主、自覺的探究和交流中發展能力、啟迪智慧。如學習“月亮出來了……”這段文字,我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自己的感受,不少學生都想到了“寧靜、安寧、幽靜”這樣的詞語。學生的理解是正確的,但學習不能僅僅滿足于知道是什么,還應要探尋為什么會這樣。于是,我追問“你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呢?”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到作者借助“流動的江水、兩岸的剪影、銀色的花邊”等詞語來反襯月夜的寧靜清幽。
二、用學生的“相互評價”點亮學習之路
學生對于同伴的認知和評價不但能夠幫助他們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判意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指引學生自己的發展目標,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在《望月》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朗讀背誦和理解表達,適時運用“你覺得他讀得怎樣?你有一些怎樣的建議?他的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呢?”等評價問題讓學生自主交流,相互評價。學生在評價前認真傾聽、評價時注意表達,評價后互相學習,這樣將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語言訓練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融合進課堂,促進課堂學習效率在合作、和諧中不斷提升。
三、用學生的“自我評價”點撥學習困惑
學生在課堂中是自由的學習個體,課堂效率的高低就取決于這些個體的自我認同。學生的自我評價就是對課堂中自己參與學習情況的自我體驗和認知。讓學生善于進行“自我評價”,可以有效點撥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幫助他們逐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望月》“夜色下的江景”時,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月夜的美麗幽靜是學好課文的重要起點,課堂中教師指導學生充分朗讀,之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為什么要這樣讀?覺得自己讀得如何?自己有哪些滿意或不滿意的地方?”在這樣的評價中,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關注個人學習行為的成效,保障個體學習高效率的實現。
課堂中多元的教學評價需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三者相互配合,靈活選用,課堂才能真正綻放別樣精彩。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