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傳霜 馮兆海
沒有不能改變的學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師。為了使數學成為學生的朋友,就應開展符合其認知規律而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以營造愉悅情境,使之學得快樂輕松。
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已有經驗,利用學到的方法遷移,通過組內合作、自己嘗試編寫口訣,說說自己的理解與編寫思路,就很有效。到背口訣這一環節,我又引領找規律,再通過游戲、比賽等活動進行,你一句、他一句,小組內比、組與組比、男女生比等,大多都能流利背誦。但學困生還是不行,他們或算手指,或在心里悄悄數,背口訣時吞吞吐吐,做題時仍不太會用,總用習慣的算法——這作為建立數感、理解口訣的經歷,是沒問題的。雖然等待也是深悟過程,我們應該學會等待,但總不能停留在初始階段,總還要同時講效率,加快學習進程。怎么辦?我冥思苦想,十個手指讓我豁然開朗。我伸出雙手,嘗試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彎曲手指,彎曲第幾根手指就是幾九的口訣。彎曲左邊手指少一的數量就是積十位上的數,其余手指數就是積個位上數。學生立刻興奮了,學著動手操作,反復練習,很快掌握并背熟了9的乘法口訣。再出題,學生答得既快又準。因為符合學習個體的認知發展水平,所以,即使是學困生也都迎刃而解。
到應用9的乘法口訣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皮球9元錢,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有學生提出:買3個多少錢?再讓他指名列式:9×3=27(元)。我又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他問另一同學:“你應用了哪句口訣?” 列式者答:“三九二十七。”我又啟發:“你還能提出問題嗎?”小老師又問:“這里的3 和9 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列式者答:“9 表示每個的價錢,3表示球的數量。”我因勢利導:“你們能用這句口訣選擇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編應用題嗎?”大家都積極參與起來。
這樣,使數學生活化,與同學們感興趣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引領學生自己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并經歷了數學的發生、展開和解決問題過程,這就具有挑戰性、刺激性,使之能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能夠關注生活中的數學信息而學以致用,在應用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因而興趣盎然、其樂融融。在總結收獲時,一名同學說:“我學會了口訣,還會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如此,通過各種教學形式來積累實踐活動經驗、體驗成功、增強自信、激發學趣,讓孩子喜歡數學,讓孩子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讓數學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就能使數學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活動。我們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習成為他們主動的行動,提高其數學素養,優化數學教學才會有根本保證。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