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英
摘 要: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思維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如何捕捉創新點,發展學生思維,讓語文課充滿活力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興趣;想象;實際;創新;質疑;改編
國家的興旺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結合教材特點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捕捉創新點是進行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切入點。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子,并且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受到創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進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新期待,在體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語文第八冊《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時,課文主要通過對鄰家小男孩切蘋果方式的描寫來告訴人們,創造力來自于人們敢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佳例。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好蘋果與切刀,然后提問,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切蘋果的?由于人們的思維定式,許多家里也都是豎著切蘋果的。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切蘋果,仔細觀察會有什么發現。在學生親自實踐動手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新熱情被激發,切出了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蘋果。很自然地發現了蘋果里的五角星,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這個課例里,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課文內容特點讓學生進行創新性發揮。這樣處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創新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二、激活文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中的文字形象是靜止的,但學生的頭腦,學生的思想意識是靈活多變的。在教學時,對于這些文字形象教師不引領學生去想象,去揣摩,去感知文本背后的意境,學生也將很難深入作者所要表達的境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去想象,在想象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語文第六冊《荷花》一課時,文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描寫,如“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小魚在我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在這里,作者運用了充分的想象,把荷花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綻放出了文本語言的獨特魅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插圖和文字描述以及在平時生活中見到的荷花想象作者筆下的荷花,并且結合自己的感受說一說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樣一來,這些簡單的文字符號經過學生頭腦的想象加工,一個個也就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在想象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窮的。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教材特點,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想象,在想象中放飛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其實就是在立足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使其具有再次發現新知和準備首次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意識和能力,而這一能力的發展都和學生賴以生存的社會現實是分不開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現實為基礎,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語文第十二冊《莫泊桑拜師》一課時,文章主要描寫了莫泊桑是怎樣跟福樓拜學習寫作的,在福樓拜的指點下,莫泊桑在寫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短篇小說巨匠。在學習這篇課文時,針對學生在寫作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寫作上是如何做的,還有哪些欠缺。學了這一課后,結合自己的寫作經歷,受到了什么啟發,對于如何寫好作文又有了什么創新的思路或者想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這樣一來,學生寫作創新的激情被激發,提高了創新能力。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主要帶領學生以教材為例子,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從中誘發學生心中的創新因子,并在實踐中使創新成果得到落實。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欲望會更濃,創新的積極性會更高,創新能力也隨之逐漸得到了提高。
四、鼓勵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沒有疑問也就無所謂創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探求新知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在質疑中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語文第九冊《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時,文章主要描寫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教育學生從小要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生活周圍的事物。在教學時,在學到法布爾受到父親狠狠的批評這個地方的時候,有學生就法布爾父親的做法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法布爾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對,不是一個好父親。針對學生的質疑,我是這樣引導的,同學們,天下的每一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法布爾的父親對其有什么要求?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認識到法布爾的父親希望法布爾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他認為跟昆蟲玩是不務正業,因此,站在法布爾的父親角度上他是正確的,但是他所期望的不是法布爾需要的,他是一個好父親,只是法布爾的理想與他不同。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有異議的地方,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讓學生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具有創新的意識。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被激發,在質疑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創編作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雖然大都是名家所做,但是這些作品畢竟只代表著作者的一家之言,個人之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放飛思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針對自己的理解適當對作品進行改編。這樣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語文第九冊《陶校長的演講》一課時,由于陶校長每天四問中每一問的內容和形式都差不多,因此,在教學時,在學生對文本中問健康,問學問,問工作,問道德的有關內容了解的基礎上,我主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創編。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寫一寫每天還可以問自己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問,主要原因是什么。這樣教學,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就可以從問習慣、問孝心、問合作、……表達自己的想法,創編出符合學生特色的文章來。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創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在對文本內容進行創編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適合學生創編的文本內容有許多,有的適合仿寫,有的可以續寫,有的可以改編。不管是哪種形式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結合文本特點,讓學生進行改編,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創新實踐中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和重要性,只有這樣,創新之花才會一路盛開。語文課也才更具活力。
參考文獻:
[1]靳會霞.淺析創新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J].課外語文,2014(2).
[2]夏玲.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方法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12(7).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