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強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背景下,經過幾代音樂工作者的不斷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發展特征。文章結合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進程,從時代性特征、多元化特征及科學性特征三個方面探討了當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特征。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中國;發展特征
民族聲樂作為我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經歷詩經、楚詞、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戲曲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演變,繼承并發揚傳統演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而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藝術。同時,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民族聲樂不斷借鑒、吸收西歐美聲唱法的歌唱理論,形成了具有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精神特征的產物。自20世紀末期以來,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不斷向前發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背景下,經過幾代音樂工作者的不斷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發展特征。
本文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了當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特征:
一、時代性特征
音樂藝術的目的、功能以及發展策略必須體現出在一定的社會語境、文化生態中發展的理念。中國民族聲樂是一種特殊的時代產物,同時也是構成中國音樂文化的特殊性內容,每個時期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始終堅持“音樂藝術大眾化”的理念和“音樂創作與研究必須深入民間、深入群眾、體現時代需求性”的理念,因此,不同時期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體現了各時期民族人民不同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進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特征。
(一)聲樂藝術作品風格的時代性
藝術在于傳承,重于創新。各個時期的聲樂藝術家們在把握藝術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藝術的社會功利性和審美主義以及政治意識形態性和審美藝術性中,多力圖把握住不同時代的文化理念和審美習慣,進而在創作中會有意地避開以往歷史的陳規套路,在自己的題材中注入時代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抓住當下的音樂文化特點,通過具有時代特色、更符合當代人審美觀的視覺形象,從而體現出聲樂藝術作品風格的時代性。
(二)聲樂藝術表現形式的時代性
民族性是個歷史的范疇,其具體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既有穩定性特點,同時也有變動性,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斷發展、充實。不同時代形成的聲樂藝術,有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那么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同。各個時期形成的各種藝術創作樣式和表現形式都注入了各自鮮明的時代符號,同時也大大豐富了聲樂作品,使之更富有時代性和藝術感染力。
(三)聲樂藝術美學特征的時代性
大眾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理想是受到當時當地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雙重影響的。因此,隨著社會背景的變化,人們積累了嶄新的審美經驗,產生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進而表現出審美意識的時代性。因此,在對民族聲樂藝術的追求上,也表現出了對這個時代的音樂藝術的一種主流審美價值。而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及藝術美學特征也隨之呈現出強烈的時代特色。
二、多元化特征
在當今時代文化傳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及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其中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作曲家、表演家的創作理念、思維方式及其相應的技法和手段等向著多元化的方向探索與拓展,并把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理念定位到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之中,使民族聲樂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走向世界,從而極大地促進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特征的形成。
(一)藝術創作手法的多元化
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創作是一個無比寬闊的領域,是一片色彩繽紛的園地,藝術家在進行聲樂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在將我國豐厚的傳統文化元素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密切聯系起來的同時,也積極探討“深入繼承、有效借鑒、大膽創新”等問題,進而提倡藝術思想、理念與作曲技法、手段等多元化,將中國和西方的創作手法充分結合,再用現代的作曲技巧、表現手法和配器編曲等,讓歌曲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藝術性達到一個高度的統一、以促進音樂創作的繁榮和健康發展。
(二)作品演唱技法的多元化
民族聲樂是包含美聲唱法在內的多種歌唱方法體系,同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音樂,都有各自的演唱技法,加之在如今這個時代的大舞臺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民族聲樂演唱技法漸漸嶄露頭角并大放異彩,而這些各種各樣的唱法相互結合又會產生諸多靈感的火花,帶給我們以全新的音樂感受,毫無疑問,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方法也將越來越趨向多元化。
(三)審美理念的多元化
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中曾出現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聲”和的現象,聲樂作品在創作風格、演唱技法上都表現出高度的雷同性,后期隨著觀眾的審美需求的變化,民族聲樂藝術在審美觀上也有了循序漸進的變化,在審美理念上開始轉變為對自由和個性的追求,中國民族聲樂呈現出審美觀的多元化。
三、科學性特征
中國的民族聲樂不僅是自己民族的藝術瑰寶,更是屬于世界性的藝術文化,最終要走向世界,因此在藝術發展特征上要遵循科學性問題,即指聲樂演唱需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而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正處于改革、發展、創新的時期,而觀眾的藝術欣賞標準也越來越高且呈多樣性,科學的方法是要尊重中國民族聲樂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在縱向繼承的同時,橫向汲取西洋聲樂的演唱方法,在創新的基礎上納入進來,為我所用。同時,科學的演唱方法,正是通過把中國傳統的聲樂演唱精髓加以吸收,并經過科學化的訓練,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另外,聲樂是藝術,藝術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養。在培養方式上,也注重科學性。因此,我國民族聲樂在教學事業方面,對老師和學生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有更高的學術水平、教學水準和實踐能力,要求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文化水平和藝術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