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73-01
高中政治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學科,在今天轟轟烈烈的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越加顯得嚴重,直接影響教學和學習效果。為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環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打造高效課堂。為此,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打造高效課堂,必須重點做好以下幾條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新教學模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五分鐘,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主動學習、思考、消化的時間,這樣的教學觀念和模式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從而也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質就是“只重教師主導作用,而輕學生主體作用:只重知識灌輸,而輕養成教育: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這極不符合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我們現在提倡的“高效課堂”研討,其目的就是做到兩個減輕,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高效課堂就是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打造全新的高效課堂模式,在教學中,不僅要體現重視政治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政治學科的發展規律,更要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活潑的、發展的學習主體,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討、自我教育與自我體驗,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
二、精心備課。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備課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的高低。我認為高中政治課的備課過程要按照新課程的標準,堅持做到:
(1)注重吃準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寶貴資源,是課程標準化的有效載體,它承載著傳遞知識的任務。要深挖教材,透過字面,挖掘其中精深的內涵,包括知識、智力、道德、審美、情感等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對教材進行濃縮、加工、組合等,按知識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綜觀全局,抓住主線。使篇幅龐雜的內容顯得短小精悍,井然有序,能保證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學會把書由“厚”讀到“薄”。
(2)注重課內課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開放的外部環境教育,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開放,在使用教學資源方面,我們除了教材、師生的生活經驗外,還有極豐富的課外資源、文本資源、音像資源、實物資源和人力資源,如故事:《農夫與水罐的故事》、《三個和尚》等;笑話:《東西方文化差異》;歌曲:《走進新時代》、《十六歲的花季》、《愛的奉獻》等;視頻:《感動中國》、《任長霞》等等。
(3)注重學生的活動表現?,F在的高中生剛進入青春期,他們在課堂上的自我意識強,表現欲強,逆反心理強。因此要備好學生,要注意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貫徹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
三、優化教學環節。努力打造高中政治課高效課堂
傳統的教學環節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教學反饋等,新課改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節,課堂上變傳授為互動。那么師生互動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基本程序就是:情景誘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點拔引導——反思訓練。
環節一:精彩導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創設情境來導入新課,較易引起學生興趣,體現出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特色。比如我在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框時,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
情境展示:播放我從網絡上下載的flash動畫歌曲:《我賺錢了》我賺錢啦,我賺錢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拿個諾基亞右手拿個摩托羅拉。這首詼諧幽默的歌曲一下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打下了基礎。
環節二:自主探究,激發學生求知欲。通過情景誘導,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被充分地激發了出來。此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自主探究。要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課文內容和參考資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未知。在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中誘發疑問。首先,留足探究時間。一是留足課前自學時間。少布置書面作業,多留點自主查找資料進行課前準備的自學時間。二是留足課堂自學時間,感知教材內容,領悟所學知識,探尋重點、疑點、盲點,激發探究熱情。其次,引領探究方向。師生互動模式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導在所當導,放在所當放”。再次,提供探究素材。讓學生根據教學情景所涉及的內容和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節課應學的知識內容,發現認知上的或思想上的疑點,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環節三:合作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合作交流就是在留白的基礎上由教師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爭議、認識模糊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爭論中得出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認識。合作交流包括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交流不僅有老師與全班學生的交流,與個別學生的交流,也有學生與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應靈活把握。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教師再精講示范。
環節四:優化課堂提問,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提問是教學互動的重要手段。通過提問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提問的質量高低,提問是否有效,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所以要優化課堂提問,防止提問的隨意性。
環節五:優化課堂練習,增強教學效果。再精彩的課堂,都離不開作業的訓練,它是學生認識上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優化課堂練習,必須在“巧”字上做文章,做到分層設計、開放思維、形式多樣。
四、及時進行課后教學反思,是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要打造高效的政治課堂同樣離不開教學反思。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以及所產生的后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總結的過程,通過反思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經過不斷的教學反思,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升華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續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作為政治課教師也應該這樣做,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要勤于和善于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使打造高效政治課堂不會變成一句空話。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細心呵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絢麗多姿的舞臺,從而打造高中政治課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