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智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社會洛陽理工學院信息化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傳統的英語專業已進入就業紅牌專業。高校采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在高校人才培養中采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以及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對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英語專業;應用型;培養模式
![]()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國際化知識經濟時代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提出了新的挑戰,眾多高校把專業方向調整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的人才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同時也使他們具備某一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把英語專業課程分為英語專業技能、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三種類型,既注重培養語言基本功,又拓寬學生的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人才教育的最終目標。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日益增大,而且在質量、層次上均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地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外語應用型創新人才已成為英語專業發展改革的當務之急。
二、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意義
英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符合語言學習規律,不僅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還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有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最終實現英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
然而,由于學生生源、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制約,出現了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不適應等問題。如此現狀,學生要達到專業大綱規定的培養目標難度很大。因此,對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就勢在必行,優化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迫在眉睫。
三、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方向定位不明確
由于當前教育體制不可避免存在的疏漏,學校強調專業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育和培養,對學生的專業就業指導嚴重不足,專業定位不明確,學生對于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缺乏考慮。學生接受的依然傾向于應試教育,沒有足夠重視未來就業。盡管學生接觸英語這門學科較早,但初期基于應試教育的英語學習易產生對英語專業不合理的定位,對英語學習認識狹隘,專業發展方向單一,缺少對就業前景的規劃,造成了英語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現狀。
2、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不能與社會需求對接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廣博的文化知識及具有特定知識背景就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以四年學制為例,目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前兩年的學習僅限于英語專業基礎課和大類的公共課程。學生學習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的機會少,基礎理工科知識面尤為狹隘,因而在未來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時缺乏基礎,形成阻礙,限制了學生的多方向發展,造成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面狹窄、就業率低,職業素養不能達到就業要求的局面。
3、實習實踐環節缺乏,英語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
英語專業畢業生在工作領域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經濟全球化趨勢帶動社會各領域國際化趨勢加快,社會各行業拓寬了國際合作平臺。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發揮的作用愈加重要,是交流、溝通、達成合作的關鍵。然而,由于英語教育的普及,對英語作為基本技能培養的重視,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畢業生都具備了良好的英語溝通應用能力。加之他們具備自身專業的知識背景,成為了強有力的就業競爭者。單位在招聘人才時,看重兼備專業領域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這就給專業發展定位單一、專業領域知識技能欠缺的英語專業畢業生造成就業壓力。
四、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理念的轉變
改革就是創新,教學改革就是教學創新。在教學改革中,要緊密結合高校辦學特點,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辦學模式。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改革是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先導,因此,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十分重要。
1)以社會需求為中心
高等教育以社會需求為中心,即以社會第一線的職業崗位需求來設置課程,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這意味著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一種運用職業英語的能力,包括較熟練地運用英語獲得知識、獲得信息、構建人際關系、表達自己及演示等個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這些需求來安排形式多樣的活動,設計和布置不同的任務,通過種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
2)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擯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提高其英語的各種應用技能和熟練地駕馭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應用為目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留出較多的時間指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實現學中練,練中學,從而把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盡快轉變為能力和行為。
五、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措施
隨著社會發展,英語專業的就業方向趨向于多元化,社會各界對應用型的英語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英語水平達標的基礎上,兼備其他領域專業素養才能取得就業優勢。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下,高校教育的改革關鍵是:提供學生多方向學習、發展、鍛煉的平臺,適時科學地根據社會發展變化調整英語專業培養模式,結合社會和學生需求共享就業培訓等信息。
1、一專多修,建立跨專業學習模式
圍繞英語專業的學習,修讀不同專業課程。高校應結合社會需要,制定完整的跨專業的輔修、雙學位課程修讀方案。同時不斷完善輔修、雙學位的教學模式,提高跨專業教學質量,致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英語專業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發散性選擇其他專業的課程進行學習。通過高校教育階段跨專業的學習,為多方向就業打下夯實基礎。
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外語專業人才,其課程設置應體現學生要具備的不同的知識面。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應考慮學生個性的發揮、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應構建以人為本的課程體系,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課程設置還應增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特別是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應得到重視。
2、構建專業實踐平臺
通過加強學院、學校實踐項目的組織開展,定期為學生提供實踐、檢驗專業素養及能力的平臺。在教學中滲透實踐能力鍛煉的模塊,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鼓勵學生參與涉及專業能力的崗位實踐;引導學生清晰定位發展方向,指導學生合理規劃提升能力,
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和提升空間,促進學生應用能力、專業技能的全面發展。
1)校內實訓
為了落實校內實訓,可以在實訓室建設實習平臺,引導學生進行逼真的英語語言活動模擬訓練。學生在主動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逐步養成敏銳的市場意識、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及快速應變、理性分析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模擬實習中主要通過系統的教學設計,有目的地不斷創設仿真場景,促進學生對已掌握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深度運用。
2)校外實訓
校外實訓可以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實習和崗位認知實習,指定老師加強指導,組織優秀學生參與實踐,將平時學到的英語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它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只有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企業為依托的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英語應用型人才。
3、共享信息,及時洞察社會就業需求變化
高校應積極開展調查,及時發現社會各行業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同時,建立信息共享及更新平臺,與社會就業調查、就業培訓機構同步接軌,為學生就業發展提供可靠向導。就業培訓信息網絡化、公開化、實時更新,使學生便捷地獲取就業咨詢,獲得更多的就業培訓機會。
4、加強教學硬件建設
實踐教學需要相應的配套硬件設施給予支持。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之外,完備的校內實訓室建設尤為重要。實踐教學中一些重要的專項技能訓練,如單證制作、進出口業務洽談等,都需要校內實訓硬件設施。同時,校外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建立及良性運行也是實踐教學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
5、加強教材建設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與發展,教材改革勢在必行。教材不以知識體系來聯系,而應以側重能力培養的任務驅動型,項目導向型教學為主。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崗位能力來設計教學任務,鼓勵教師緊密結合生產服務實際與企業行業共同開發實訓教材,或對優質教材進行因地制宜的修改提煉,切合學校教學實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6、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
依據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復合型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實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或兼職,擴充相關行業的背景知識;安排教師進修,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創造條件,積極在英語教師中培養學科帶頭人。另外,還可以直接從國內外引進師資或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門人才為兼職教師,從而豐富師資隊伍的構成,使其結構更為合理。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完善雙師型隊伍建設,改變教師理念。
六、結語
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模式正隨著社會經濟改革的深入而發生變化。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采用行業先導、產學結合的模式,實施有效的語言輸出策略,把握實踐性和實用性的特色,堅持英語知識與英語操作技能、實際運用英語能力并重的原則,全面提高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綜合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合格的英語應用型人才,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戴煒棟.高校英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田美,楊瑞英,黃平安,范曉輝.對英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及探索[N].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08
[4]朱楓.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1+1+5"培養模式研究——以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應用英語專業為例[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29):26-28,31
[5]邵春美.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探究——以湖北理工學院為例[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9(4):83-86.
基金項目:本文為洛陽理工學院2013年度教研資助項目,名稱:英語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項目編號:13JY-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