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銘澤
【摘要】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學生在當今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大學生在社會地位轉換,學習生活與實踐活動進行過程中,自身心理難免會面臨極大的挑戰。面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本文從涉及大學生身邊的環境抓起,切實進行調查與研究,全面分析了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種種原因,以此做出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關鍵詞】心理問題;現狀;原因;大學生
![]()
隨著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日趨深入,大學生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性不斷加大,以及大學生在入學、就業方面的沉重壓力,迫使大學生面臨來自學校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與打擊,導致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新生入學后能否適應新環境的問題、宿舍人際關系問題、課外活動與學習時間矛盾的問題、畢業之后職業規劃的問題、以及學生與生活合理安排的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深刻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不可忽視,應當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近幾年來,社會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般表現為:憂郁、恐懼、強迫、情感問題、人際關系等幾方面。總的來說,出生于農村的學生比成長在城鎮的學生更突出,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心理表現出問題的幾率更加顯著,這些問題已經越發嚴重,嚴重時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是刻不容緩的。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度研討的問題,因為在當代大學生中,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與科技的逐漸進步導致很多心理素質低下的大學生產生思想意志薄弱、社會存在感較差、極度欠缺社會抗擊打能力。許多的大學生因為學業的不順利以及工作、家庭等各種事情的不順心產生了極度厭惡情緒,從而出現了排斥家人、毒殺同學、辱罵同事等一切可排斥事務的自我封閉情緒,從而會失去自我。
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戀愛期間因為對方的拋棄而產生的憎惡心理,造成校園捅殺事件;有些大學生在處事方面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業實習單位不聘請等,造成大學生自我責備,厭倦自身,逃避現實等想法。由于此類心理疾病的頻繁出現,導致很多的大學生開始接觸社會不良風氣,例如吸毒、炫富、虐待、自殺等。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使網絡到達每個人的身邊,而在網絡里面有許許多多不健康,不積極向上的負能量元素的存在。例如明星的吸毒事件(這里包括李代沫、柯震東、房祖名等),明星的所作所為會造成偶像的追捧,這就使還未步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模仿心理,導致大學生吸毒事件的增多。又好比,郭美美炫富事件的出現,使很多大學生產生了較強的虛榮心理,有的居然去賣腎買IPHON,真是讓人覺得不可琢磨。還有一些心理意志更加薄弱的大學生,因為父母的嬌慣,朋友的吹捧,戀人的寵愛等導致自身缺乏嚴重的自理自立能力,稍有不順心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導致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此類事件表明,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自身心理素質的提高和民族素質的發展都是存在必然聯系的。國家應該重視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切實做到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與大學生心理素質是成正比的,如果中國年輕的一代心理產生了不健康的負能量則整個社會都不會有很大的進步,這就促使我們要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加強心理健康培育,減少當前社會由于發展腳步的加快促使大學生對整個社會產生驚恐、無奈、壓迫等問題。當前我們應做到引導大學生更好的調整人際關系、處理自我心理封閉等問題,使他們從容的面對未來,走向美好、積極、快樂、陽光的幸福生活。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來自方方面面,。然而心理問題會引發諸多矛盾,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成長。
1、家庭因素引發的心理問題
剛剛步入高校的大一學生,一部分在中學時期有過住校的經歷,曾經與室友有過共同的集體生活,懂得一部分的禮讓和包容,還有多數的大學生在高中時期是不住校的,回家后可以享受家人的溺愛和照顧。步入大學之后,這種被照顧、被溺愛的孩子馬上沒有了依靠,多數的生活、學習、情感上的問題都要自己一一解決,突然的變化會讓學生們難以適應,這時心理的健康會幫助他們順利過渡,當然如果存在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2、學習壓迫感引發的心理問題
大學與高中時期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學習的內容,任務和方法。高中時代學生們由老師帶領著學習,有完善的教學規劃和大量的課后作業,有家長的監督和不斷的考試。然而,大學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有課外實踐,有調查研究,有精深的講座,學生的課余時間完全是由自己獨立去支配的。所以,進入大學以后,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放松,于是大學豐富的課余時間便使很多人在放松中變得懶散放縱,如此狀態長期以往便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漲,對專業課態度散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效率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漸漸的沒有了進去心。
加之大學的課程增多,還有很多高中時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這都讓很多大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前期的不努力,所以來自父母的期望自己的野心與考證過級相互作用,這些都導致大學生出現厭學,自卑,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甚至患上抑郁焦慮等心理和生理的問題。
3、社交能力不足引發的心理問題
中學時期的住宿制使學生都處在一個自己熟悉的環境里,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語言和習俗都使學生處于一個相對輕松的狀態。大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識,不同的語言,習俗,陌生的城市,而且新時代的孩子都有很鮮明的個性與價值觀人生觀,很對人都會出現與其他人的性格不合,從而變得不合群被同學冷落排斥,這種生活狀態持續的時間久了,就會使學生產生精神壓力。激烈的競爭使現在的大學生常常習慣獨自做事,不愿與人交流自我封閉,并且在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和害怕失敗的心理作用下使他們逐漸遠離人群,活在自己的空間里。于是這就產生了心理障礙,他們對人際關系敏感,害怕與人交流,和別人相處時感到不自在,時刻防備著別人,像刺猬一樣把自己抱緊,在與人溝通時抱有緊張,懷疑的心理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各種困惑。
總之,就業是目前大學生最為關注的焦點,求職的失敗會重挫畢業生的信心,給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帶來心理壓力。同時增強自身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觀念,自信積極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張小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2,(03)
[2]王維銘.淺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4,(19)
[3]黃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醫專學報,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