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紅 劉文沖 周望 王穎萍
【摘要】生理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在護理學專業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應根據其學科特點和護理工作的新要求加強與臨床的聯系,不但可以為學習護理學臨床課程打下基礎,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理學 教學方法 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224-01
隨著我國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傳統的只注重護理理論掌握和護理經驗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條件下對于護理人才的要求,培養和造就知識型、能力型、開拓進取型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已經成為新世紀賦予我們的使命。生理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它在生物化學、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學科的基礎上闡述人體正常生命活動規律,為后續學科的學習和從事護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由于生理學內容復雜、理論抽象,既有局部微觀的生理機制,又有整體宏觀的整合原理[1],加之高職和中職的護理專業生理學課時安排較少,護生學習難度較大,不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如何結合生理學課程的特點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把抽象乏味的內容講得生動活潑,創建趣味生理學課堂,促進護理專業學習生理學的興趣,從而使其掌握好生理學知識,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有一項針對醫學院校的調查結果顯示[2],學生認為學習臨床課程之前必須先學習和學好生理學的占75.50 %,認為生理學對疾病診斷和治療有指導作用的占72.61 %,說明學生也認識到生理學既是臨床課程的基礎,同時對臨床工作也有指導作用。可見,在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中,不僅注意與醫學相關學科如藥理、病理生理學等的聯系,還特別有針對性地將臨床護理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我們發現這樣的聯系可以一舉三得:第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第二,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質量;第三,使學生增強了臨床技能,提高學生在今后臨床操作中的應變能力。那么,在生理教學中應怎樣聯系臨床護理知識呢?
1.語言聯系
在生理學的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對臨床有指導意義,比如:講解刺激引起反應“三要素”時,自然而然地聯系到臨床護理專業中肌肉注射的“三原則”:進針快、出針快、推藥慢。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護士打針特別疼,有的護士打針不怎么疼呢?”這樣的聯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生理學的學習興趣,而且使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都變得容易記憶。
反之,在與臨床的聯系中,學生也加深了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授血漿滲透壓時,聯系臨床上“如果不慎給患者誤輸蒸餾水這種低滲溶液,嚴重的患者將出現什么情況?”讓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總結:患者可出現溶血,重者危及生命。這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達到了強化知識、加深記憶的目的。
2.病案聯系
學生學會知識并不是教師“教”的最終目的,而是要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達到會學的目的。課后運用臨床實例,既鞏固了生理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完“尿的生成與排放”這一章內容后,引入下面的臨床實例,讓學生綜合分析。某男,14歲,學生。十天前咽喉腫痛,發熱。現水腫,血尿3天,前來就診。經入院檢查:尿蛋白(++),少尿,血壓輕度升高,最終確診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問題1:解釋患者少尿的原因;問題2:解釋患者血尿和蛋白尿的原因;問題3:解釋患者水腫的原因。讓學生課后根據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尋得答案。反饋時,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前兩個問題僅依靠本章內容就可得出結論:濾過膜的面積影響尿液的量,而濾過膜的通透性影響尿液的質。而第三個問題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兩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要聯系曾經學過的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原理才能全面解釋現象:主要是由于蛋白尿的產生使機體丟失大量血漿蛋白,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明顯下降,致使組織液的生成大于回流,便出現水腫。通過從理論到實際的講述,學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自主學習的參與意識增強了,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
3.圖片與視頻聯系
與醫學的大專院校相比,職業院校學生的年齡層較低,學習習慣較差,大段的文字講述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學過程中色彩鮮艷,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和視頻也是吸引并維持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3]。例如,在講授糖皮質激素的分泌與調節時,我們展示了一張“皮質醇增多癥”患兒的典型圖片,肥胖的體征使學生感到吃驚,同時也會有學生反映生活中看到過這樣的孩子,原來糖皮質激素水平增高就會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的向心性肥胖。再如,在講授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時,我們展示了“侏儒癥”和“呆小癥”的對比圖片,學生立刻理解了生長激素促生長的靶組織主要是骨骼、肌肉和內臟器官,而甲狀腺激素的靶組織主要是腦和長骨;并且我們還播放了“呆小癥”患者村的采訪視頻,在放映過程中,每位同學都被調動起來,不時有同步的驚呼聲,可見這些圖片和視頻對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為病例背后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奠定了基礎。
當然,要做到將生理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就要求教師不僅掌握生理學專業的知識,還應該熟悉臨床知識。教師的知識面廣,才能運籌帷幄,并通過語言、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效地將生理學基礎理論聯系臨床知識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達到由不愿意學到喜歡學、由被動學到主動學,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生理學教學中應當加強與臨床實踐的聯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臨床的思維和方法,并在這種思維和方法的指引下更好地掌握生理學專業知識。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促進學生及早建立良好臨床思維模式,提高其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并有助于學生和教師自覺更新知識及終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密切生理學與臨床結合,鼓勵個體的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個體的求新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印嬡君,儲利勝.生理與生活、臨床的結合:生理學教學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 63-64.
[2]李小鳳,黃漢玲,史柳芝,王彩冰.生理學對后續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學習影響的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 35(2): 228-229.
[3]劉亞莉,張淑苗,周京君,遲素敏,裴建明.生理學中腎上腺皮質教學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3, 15(1): 12-13.
作者簡介:
賈元紅(1978.07-),女,講師,碩士學位,生理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生理學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