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亭亭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是知識交流,也是情感交流。通過多層次的、系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學活動在知識、情感相互作用、制約下,形成愉悅和諧課堂環境,從而展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 數學課堂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31-02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交流外,還有情感交流。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已經開始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這種課堂環境推進了課改的深入,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條件。它主要表現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三位一體教學目標、靈動鮮活的課堂教學等特點。從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進行,使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為實現這些標準與要求,數學課堂設計應該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用力。
首先構造數學模型,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過程,是在已有的認識結構基礎上的建構過程,這種建構過程只有在學生積極參與時才有可能成功。
其次,創設問題情景,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來自于疑問,意向產生于恰當的問題情景。創設問題情景是指教師精心設計一定的客觀條件,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使其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從而以問題為中心,巧妙地設疑、布疑、激疑和質疑,科學地解釋、解疑,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提高和發展。
第三,探索猜想,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指出: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證明,更要教會學生猜想。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便是通過教師設問,學生首先進行猜想,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不同的猜想進行解答,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究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于問題有一個探究的過程。
第四,嘗試驗證、知識理解、診斷練習、鞏固提高,使學生充分掌握所學知識。在探索猜想的條件下,根據猜想的基本思路,對于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上的解答,得出本堂課所研究的對象的結論,
第五,反饋矯正、應用拓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對所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和內容的反思后,對于鞏固練習的結果進行反饋和糾正,使學生們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加強學生的記憶,然后把已知的知識材料重新組合,產生出新的內容或思想,并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拓展學生的應用范圍。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后,他們便渴望去接觸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時就需要精心地、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選擇一些有趣的并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去解決,從而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
第六,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陣地。樹立創造的信心和勇氣,要使工作、學習獲得成功,首要的是樹立信心和勇氣,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訓斥,不要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松、愉快、活躍的氣氛,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松的環境。寬松、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于知識的創新。例如在教學活動課中,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解答,讓他們在討論中得出結果,這是其中一種做法;又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先放手讓他們根據已學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的先解答出來,然后各自發表自己的思維過程,也是一種好的做法。
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向美國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開動腦筋,拓展思維,并發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應用題時,盡量讓學生能一題多解,又或者把原題進行改題,編題,變題等,從而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這個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事物認識的獨創性和跳躍性思維品質。除此之外,還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造能力,如進行小制作、小發明,并經常表揚學生的勞動成果,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發明欲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美國的一位中學教師對他的中國學生說:“要知道有兩件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知道通過何種方法去獲取建立起來人的記憶能力的知識,另一個是綜合使用這些知識創新的能力。”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便把培養創新精神列為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目標。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我國培養二十一世紀接班人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興國強邦的根基所在,因此對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應該抱著一種神圣感,一種肩負歷史使命的神圣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宋秉信《數學學習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
[3]林革《淺談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猜想的常見方式》,《數學教學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