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廷

【摘要】電學是物理科學中的重要章節,其知識內容是高考的重要考點。本文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巧妙運用類比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仿真實驗三個方面對高三電學教學的有效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三物理 電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72-01
物理科學作為一門探究性自然學科,其知識內容比其他學科更抽象和復雜,因此,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制約了學生成績的提高。電學是物理科學中的重要章節,其知識內容是高考的重要考點,為此,物理教師應當重視電學章節的教學。此外,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經常接觸到與電學相關的現象,通過對電學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電學章節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對電學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低下,甚至因為知識難度較高而產生畏懼的心理。為此,在電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成為了高中物理教師應當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高中物理電學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如下探討。
一、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人手。提高學生對電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沒有興趣,就會缺乏對未知內容的求知欲望,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提高學生對電學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電學知識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知識內容與生活中接觸的家電聯系在一起。因為這些家用電器的使用、維修等都需要電學知識作為理論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家用電器與所學內容的重要關系,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電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激發他們對電學知識點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對電學學習的積極性以后,學生就會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學習,當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時,就會更加意識到電學知識的重要性,由此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巧妙運用比喻、類比方法。幫助學習理解抽象內容
所謂比喻、類比的方法就是將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聯系到現實生活之中,運用形象的現實現象來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電學章節中的一些知識概念過于抽象、難懂,教師可以運用比喻、類比的方法將一些抽象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講解“電流短路”問題時,很多學生就是無法理解一些短路現象,為此,教師可以將“電流”比作“河流”,河流的主干道旁邊往往有一些干枯的支流,正是因為支流的地勢過高致使水流選擇在主干道上流過。教師可以將有電阻產生的線路比作地勢較高的干枯支流,將沒有電阻的線路比作主干道,學生會很快的理解電流的短路現象。此外,通過“電流”和“河流”的類比,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電阻并聯后電阻的電壓相同而電流不同”的現象。所以,對于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教師應在生活之中尋找合適的類比對象,巧妙的幫助學生突破對難點的理解。
三、在高中物理電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計算機仿真實驗
電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章節,其內容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感性的材料,進而認識和突破本章節的難點和重點。而然,在實際的高中物理電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學生沒有成功完成實驗或者在實驗中現象的過于興奮,沒有真正掌握實驗所要感知的內容,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效率。為此,在實驗后可以合理的利用計算機模擬仿真實驗來輔助實驗教學。通過計算機仿真實驗,可以將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相結合,開展驗證性、演示性及探究性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彌補實際電路操作試驗中可視性差、消耗時間長、數據不可靠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對電路進行摸索和探究,自己總結電路連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原因,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講解“伏安法測電阻,電流表的接入方式對所測電阻的影響”實驗時,學生可以模擬電流表內接方式和外接方式的仿真電路(圖1),通過雙擊電壓表、電流表和電阻可以設置不同的電壓表內阻、電流表內阻和待測電阻,通過讀取不同連接方式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比值,可以分別按照V/I和|R-Rx|/R計算出電阻值測量的相對誤差,進而驗證了電流表外接時電壓表分流作用對測量電阻的影響以及電流表內接是電流表分壓作用對測量電阻的影響。
圖1電流表外接方式仿真電路(左)和內接方式仿真電路(右)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對于電學教學來講,如何通過有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是普遍物理教師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不斷探究適合電學章節的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為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偉麗.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3(6):133-135.
[2]韓亞軍.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0,(12).
13l李文秀新課程下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