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89-01
叮鈴鈴……刺耳的鈴聲在這個春天的午后響起,又到了上11班課的時間。我邁著艱難的步伐極不情愿的從辦公室慢慢挪到了2樓的11班教室,我不知道在接下來的這節(jié)課上我該怎么面對這群無所事事的孩子,更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課堂上又玩出什么讓我瞠目結(jié)舌的花樣,真是痛苦極了。我,不想上他們班的課。
果然,不出所料,他們看到我來上思品課,像沒看到一樣,在教室里肆意走動、說話甚至還有孩子正在玩手機……直到我走上講臺喊了聲“上課”,學生才安靜下來,師生互相問好后,我要求大家將課本打開,我們準備學習新課。這時候一少部分學生翻開了書,大部分學生像是沒聽到指令,麻木的坐著,像是在挑釁也像是在嘲笑。我再也忍不住了:“你們到底是怎么回事?翻開課本有那么困難嗎?不想學為什么要來這里受罪……”各種惡毒的話都從我口中井噴式的飚了出來。一部分學生震驚的看著我,而另一部分仍然像是沒聽到似的,沒有任何表情,依舊麻木的坐著。在這一刻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11班是我們年級公認的成績倒數(shù)第一的班,班主任又是體育老師,對學生的治理可能強制性的時候多,我曾不止一次在11班的思品課代表口中聽到班主任體罰他們的情景。想想這些孩子們可能在很多任課老師的眼中、口中都是差生形象,在班主任那里也可能多次被以各種方式教訓,他們可能早就“百毒不侵”了,所以,我的這通歇斯底里對他們而言估計跟催眠曲的效果差不多。雖然我在別的班把課上的妙趣橫生,很讓孩子們喜歡,可是,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喚醒11班孩子們自我放棄的心靈,我很絕望。
突然我的腦海里閃過了魏書生的教書方式,前一陣子經(jīng)常關(guān)注魏書生的教育論壇,從上面得到了一些管理學生及上課的啟示,只有初中水平的魏書生用跟孩子商量著上課方法調(diào)動了孩子的興趣,不但管好了班更使孩子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我何不借他的方法一試呢。于是我迅速平復心情,用緩和的語氣跟孩子們開始說話:“剛才我說的話比較著急,有些話沒有經(jīng)過慎重思考,說的不恰當可能傷害了大家,希望大家諒解。”說到這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抬起頭,想看看我到底想玩什么花招,一些平時總是睡覺的孩子也把頭撐了起來,想看看接下來我會對他們做什么。“其實從大家的上課態(tài)度上老師已經(jīng)猜出來大家對這門課的上課方式不感興趣,但是,老師以前總是武斷的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給大家傳授知識,結(jié)果就像今天的情景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
學習方法確定了接下來的工作似乎變得簡單了,教室里死氣沉沉的局面被打開了,很多孩子加入到與同伴的討論中,在討論了大概15分鐘后,教室恢復了平靜,看來他們好像討論完了。“大家討論的結(jié)果怎么樣呢?我想知道答案?你們是舉手告訴老師呢還是寫在紙上交給老師,當然你可以不寫你的名字。”“老師,我們寫吧!”
“好的,我等你們的答案,現(xiàn)在大家可以動筆了。”
所有的學生都低下頭認真思索著,寫著,教室里只能聽到書寫的沙沙聲。我似乎看到未來在11班課堂上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那將會對我的教學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果,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孩子此時不再是無可救藥,而是等待開發(fā)的金礦。
答案交上來了,我認真讀者每個孩子的想法,認真思考著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愿望,有些說“老師,我們每天作業(yè)這么多,能不能不布置作業(yè)啊?”,有些說“老師,你能不能多給我們提供我們感興趣的材料啊?”,有些說“老師,你每次進我們班的時候能不能高興點啊,你不高興,會影響我們上課情緒呢?”有的說
看來我這一問算是問對了,雖然眾口難調(diào),我還是認真地對孩子們的問題進行了分類,并在課堂上給予肯定,同時,我宣布了在11班的“改革方案”:1作業(yè)不做硬性布置,只要上課能回答老師的一個問題或者能給老師提出一個與本課相關(guān)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自己的困惑等都可以不寫作業(yè)。2每個月基礎測驗兩次,但提前一周給大家發(fā)試題,大家可以著手準備,考試時閉卷進行,不及格得人要寫500字說明,分數(shù)高于自己本身所處等級者可以獲得免作業(yè)獎勵,免作業(yè)次數(shù)與成績的程度直接掛鉤,成績等級超越原始水平越高免得次數(shù)越多,反之要增加作業(yè),同時還可以選擇在期中或期末考試卷上加分,每次考試成績與期末成績掛鉤。3給家長發(fā)校訊通,表揚進步學生及進步狀況。這三個方案出臺以后11班的孩子們像換了個人似的。上課沒有睡覺的了,我每次的目標問題布置,都引起孩子們的搶答,有些孩子甚至因為搶不到問題而找我求情,讓我多照顧他給他機會,經(jīng)常是下課了有些練習因為孩子們的激烈辯論還沒有處理完,只能放在下一節(jié)課再處理時,很多孩子很不情愿讓我下課,必須要處理完所有練習,回答完所有問題才允許我離開教室。同時由于作業(yè)批改方式的轉(zhuǎn)變,很多孩子不用寫作業(yè)了,那些想抄作業(yè)的人也不知道該抄誰的了,只能自己認真完成,作業(yè)質(zhì)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每次我都會將作業(yè)進行認真點評和總結(jié),對于孩子們經(jīng)常出錯的題我不但講而且會在測驗中反復出現(xiàn)讓孩子反復練習直到不出錯為止。我的11班變了,這種變化讓我激動萬分,也讓我思考良多。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只有愛才能燃起愛,只有熱情能點亮激情。在持續(xù)的半學期改革中,11班的平均分和成績跟別的班差距在減小,雖然成績沒有超越其他班,但是我已經(jīng)看到了希望,很多孩子甚至在期末時提出了更好的方案,他們說:“老師,課堂提問不能讓大家都回答問題,如果改成小組解決一個問題或者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分組,每個小組解決一部分問題,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哪個小組做的好,哪個小組就獲得獎勵,行嗎?”讓孩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就是我們新課程的理念嗎?這么好的金點子我怎么舍得說“不”。我答應了改革,同時,我在假期到來的時候思索著我到底能為這種改革做些什么?
教學反思:我們總是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卻全然不知孩子是否喜歡我們的東西,是否喜歡我們給予的方式。其實,每個人成長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應該是在自己的需求中去學習,而不是我們認為有用就強迫他們接受。新課程就是教會我們認真關(guān)注孩子的需求,一切從孩子出發(fā),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更加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