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會玲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05-01
音樂與舞蹈是息息相關的姊妹藝術。音樂是聽得見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見的音樂。它們彼此之間都起著孕育的作用,兩者藝術幾乎就是相濡以沫,無法分開的伴侶。舞蹈具有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功能。在音樂課堂中,舞蹈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備的教育優勢,無法替代。
一、以舞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向導,探索知識的動力,創新的前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正如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有了興趣,學生會學得輕松自如。在音樂課堂上,采用舞蹈方式導入,能在課伊始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進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比如在教學《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播放了一首歌曲《草原贊歌》,并跳起一段蒙古族舞蹈,動作比較簡單,同學們一下子被歌曲和舞蹈吸引住了,有的同學隨著音樂拍手,有的跟著唱起了歌,還有的跟著我跳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舞蹈結束后,我采用談話法,請學生談談你對蒙古族的了解。從服飾、飲食到舞蹈等,很自然的導入到新課的教學。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很高,整節課下來,有唱歌有跳舞,這說明舞蹈導入可以成為音樂教學中更直觀,更讓學生接受的一種導入方式,音樂給予我們快樂,舞蹈賦予音樂靈性,二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即有主次,又相互依存,使教學效果特別好。
二、適時加入舞蹈。調動學生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
音樂教學中,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舞蹈作為一種形體語言藝術,更直接更形象,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音樂的情緒。小學生天真活潑,熱情好動,大多以無意注意為主。在音樂課堂中,單純的唱歌教學他們很快會覺得乏味。例如,在一年級音樂《動物說話》一課,我讓學生隨著音樂,一組模仿小雞,一組模仿小鴨。小雞的乖巧,小鴨的笨重,充分營造了歡樂、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此時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人人參與,學生情緒全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三、即興創編。培養學生創造力。
舞蹈是通過肢體語言去展現人物內心,表現情感的藝術。即興舞蹈的創編,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感情的表達力,各種諸如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鍛煉。讓孩子盡情歡樂,盡情宣泄他們的思想感情,回歸少年本性,使其個性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小雞的一家》時,歌曲學會以后,我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對歌曲進行創編。學生們熱情高漲,用不同的動作展現了雞的一家:大公雞、老母雞、雞寶寶的不同姿態。動作節奏合理配合,歌曲感情得到了升華,學生的創造力進一步得到了鍛煉,當然學生的探知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欣賞舞蹈。打開學生想象力。
“音樂想象”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音樂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橋梁。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往往通過想象來重新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如,在欣賞法國圣桑的《天鵝》教學中,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芭蕾舞視頻,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舞蹈,在舞蹈中享受音樂,最后讓學生扮演天鵝,隨著音樂,圍著教室翩翩起舞,根據自身的感受融入舞蹈動作,讓學生在心靈深處感受音樂,捕捉音樂,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之中。音樂的旋律、形象、情景完全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總之,音樂與舞蹈彼此襯托,相互表現,相互促進,親密結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音樂課堂插上舞蹈的翅膀,煥發出更富有朝氣的青春活力,讓生命在不斷跳動的音符上聲聲不息,讓孩子們乘著音樂之船飛的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