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摘要]斯克里亞賓“神秘和弦”一直以來都是理論家熱衷研究的對象,學術界對于“神秘和弦”的原型結構、形成過程以及在音樂實踐中的價值歷來都有較多的闡述。文章立足于對神秘和弦存在于傳統大小調體系中的可能性進行了辨析,從律學的角度對于“神秘和弦”與常規三和弦的結構、音響特征進行了比較研究。
[關鍵詞]神秘和弦;傳統大小調;和聲體系
俄羅斯鋼琴家、作曲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M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915),其所處的時代正是作曲技法大破大立、探索創新的時代,而他本人的創作也從起初對肖邦、李斯特等浪漫主義作曲家的模仿逐漸形成了自身具有特色的創作風格,即“神秘主義”的創作風格。所創作的《狂喜之詩》(Poem of Estasy 0p54)、《普羅米修斯》(Pmmethuns Op60)等作品,似乎已超越傳統意義上的大小調和聲思維,而“神秘和弦”便是斯克里亞賓神秘主義創作思維中的核心。也正是晚期浪漫主義向現代主義音樂過渡的時代背景的闡述。
有學者認為,斯克里亞賓神秘和弦是對調性和聲體系的突破,打破了傳統三度疊置和弦的相對穩定性,突破了調性體系,屬于純音響型的和音。然而仔細推敲后,我們會發現,神秘和弦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摒棄調性,其和弦形態通過轉位、換形可在大小調和聲體系中可窺其宗源。因而,有學者提出:神秘和弦是在調式和聲基礎上對和聲色彩的追求和發展,是傳統大小調體系和聲功能的延展。我們以C大調為例,試圖在在以下變化中窺視出一些端倪。
一、附加六度音的重九和弦
如例1中的兩個變化音,#F可視為重屬和弦的三音,bB為重屬和弦的附加小六度音。神秘和弦是由重屬和弦通過變型,以四度的疊置方式組合而成。
二、升高五音的重下屬十一和弦
同樣的道理,若將神秘和弦的和弦音順序加以變化,我們可以得到另外一個和弦——升高五音的重下屬十一和弦。這個和弦雖然在實踐運用中比較少見,尤其是升高五音造成的增三和弦為基礎的重下屬十一和弦,在理論文獻及實際運用中實為少見,但作為理論上的一種可能性,這個和弦的存在還是具有存在的可能。
三、復合和弦
除此之外,通過對神秘和弦的變化我們仍然可以得到幾個復合和弦,以例1a為例,神秘和弦分解成為由不同的三和弦及七和弦疊置而構成的復合和弦,例2中列舉了五種復合和弦的可能性。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對神秘和弦存在于傳統大小調體系的可能性從理論的角度進行了辨析,并得出結論,神秘和弦可能是傳統大小調體系中重屬、重下屬或復合和弦的變體。但這種假設在實踐運用中很難實現。其一,我們知道,傳統的大小調和聲體系是基于嚴密的和聲邏輯關系之上,任何和弦都必須基于和聲功能圈以內,并按照一定的方向運動,傾向或者解決到其功能和弦。如一切下屬功能和弦、屬功能和弦都要解決到主功能和弦,一切重屬功能組的和弦都要解決到屬和弦,一切重下屬功能組的和弦解決到下屬和弦。而神秘和弦不能夠將其納入到具體的哪一個功能組中,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解決(無論是功能上的解決還是小二度的解決)。其二,即便神秘和弦屬于傳統大小調和聲體系中的某和弦,其轉位形式很難以四度形式出現,且構成和弦的四度音程中,增四度為不協和和弦。
神秘和弦的構成原理如何,我們可以從樂律學角度進一步分析。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而振動的頻率決定了音高。和弦是由若干樂音,根據一定音高關系構成的,不同的音高關系決定了和弦的音響色彩。組成和弦各音之間的音高關系體現出和弦的本質特性。音與音之間的距離關系及和諧程度我們可以通過泛音列來闡釋。如例3:
通過神秘和弦音在泛音列中的位置與次序,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神秘和弦的和弦音是由泛音列中第八分音至第十四分音的集合。如例1a是由基音以及9、10、11、13、14分音組成的集合。(2)神秘和弦是由基音及不能被2、3、5整除的泛音列的集合。如例1h是由基音以及第7分音hR、第11分音#F、第13分音A、第17分音bD組成的。
通過律學分析,我們可將神秘和弦與常規三和弦進行比較。結論1表明,神秘和弦的與常規三和弦的音響色彩是不同的。常規三和弦是按照大、小三度構成,主要集中在泛音列的1至5分音之間,其中,第三分音與第五分音分別構成了常規三和弦的三度、五度,而這種三度與五度疊置的音響保證了和弦的和諧程度。而神秘和弦在泛音列的9至14分音,雖然沒有常規和弦的高度協和性,但和弦的豐滿度得到提升。結論2表明:神秘和弦的與常規三和弦的和諧程度是不同的。常規三和弦如do、mi、sol,在泛音列中處于第一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神秘和弦位于第七、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七分音,這幾個音均有一個特點,即不能被2、3和5整除。從樂律學角度來分析,兩音之間的音程關系與頻率比有關系的,頻率比2倍關系的,兩音為八度關系,頻率比3倍關系的,兩音為五度關系,頻率比為5倍關系的,兩音為3度關系。即能被2、3、5整除則該音與基音的是和諧的八度、五度(轉位后為四度)、三度(轉位后為六度),不能被整除的則該音與基音是不協和的。顯然,神秘和弦的第七、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七分音均不能被2、3、5整除。
通過以上分析和論述,我們對斯克里亞賓“神秘和弦”有了全新的認識,神秘和弦所體現出的創造性的和聲色彩,為我們的音樂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