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摘要]文章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討論信息技術,尤其是移動終端應用技術在音樂視唱練耳學習與教學環節中的作用,從而為視唱練耳教學方式的探索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革命;移動終端應用技術;視唱練耳學習;教學方式改革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共享化的時代。生活中,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便可輕松完成各種瑣事,如水電費的繳納、購物、醫療掛號等等,這些事情的完成,早已不是“足不出戶”,而是“隨時隨地”。智能手機的出現為這些在過去認為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我們的學習,再也不局限在傳統的書本和課堂上,而變成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隨著藝術院校的擴大招生和音樂專業成人教育的推廣以及眾多音樂藝術愛好者的參與,音樂教育再也不是傳統的精英化學院教育。與此同時,傳統的學院教育由于教學條件的制約,傳統集體授課方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但教學質量卻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且,新時期的視唱練耳的教學要求也應該從傳統的識譜工具型轉為人文思維型。視唱練耳應該是應用的基礎課,不是應試的基礎課。視唱練耳的人文關懷與回歸音樂藝術的本質的要求呼之欲出。既然視唱練耳是應用的基礎課,那么視唱練耳的教學就應該回歸到實際應用中來,而不應該脫離實際應用。
現在的視唱練耳教學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新的要求,改變傳統的只用鋼琴作為伴奏樂器的單一音色和用打擊樂器輔助節奏練習的方式。有人提出了使用多媒體融入視唱練耳教學。提出了多媒體教學環境的組件和視唱練耳多媒體自修教室的建設,然而幾年來,盡管這一有效舉措被多數人認可,但是在專業音樂院校中的推廣與普及還收獲甚微,更不用談業余視唱練耳的教學。
多媒體教學方式雖然不失為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新突破,但是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學的設計仍是沿用傳統的人一機系統。我們知道,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將視頻和音頻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移動存儲技術的發展也為大容量的數字信息存儲提供了可能。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學正是由這一技術發展而來。但是,傳統的多媒體教學雖然能夠使得不同的音色、旋律、和聲等音響效果以數字形式存儲并通過一定的程序得到播放。但是,這一模型并沒有涉及到信息技術和通信核心,也就是說,這一模型的建立,并沒有得到完全的信息化。這也是傳統的人機模型存在的缺憾,即計算機不能有效地處理信息。具體到視唱練耳環節,如在進行音程的學習時,計算機智能通過軟件給出一個正確的音程,但對學習者進行的反饋,計算機無法做出有效的判斷甚至無法判斷,即視唱練耳基于這套模型還不具備人的智能?;诖讼到y,我們在學習視唱練耳的時候,雖然計算機能夠模擬出準確的音色、音高和節奏,但是對學習者的反饋,依然無法處理,學習者只能進行“半視唱”、“半練耳”。學習的效果也無從可知,這雖然能夠在專業的教學中通過教師進行反饋,但是如果是針對業余的音樂愛好者,無疑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此前提下,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模型的提出和手機登移動終端的出現恰恰解決了傳統人一機模型的弊端。新一代信息技術稱為分布式信息技術,它的特點是信息的高度融合,不僅能夠實現人機的交互,而且能夠實現多用戶的實時交互。此種模型的產生,催生出一系列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手機軟件,如微信、支付寶等等手機應用軟件?;诖四P铜h境,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出全新的視唱練耳教學、自學手機應用軟件。
新一代視唱練耳教學、自學手機應用軟件基于智能手機的操作平臺,操作界面和其他手機軟件相當。
在視唱練耳學習中,學習者只需通過工作界面實現內存儲的資源的學習,如音程、和聲等知識的記憶,節奏的模唱等等。在學習操作過程中,界面的聲音、圖片、文字也能夠實現最大限度的交互。于此同時,學習者不僅能夠記憶這些知識,而且能夠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效果進行檢測,應用軟件也能夠同時擔負起“老師”的作用,這便解決了此前人一機模型無法實現智能交互的問題。
新的信息技術的產生不僅能夠提供物理存儲,而且能夠提供云端存儲。這使得視唱練耳移動終端應用軟件不僅能夠實現內存儲資源的學習,對云端存儲的信息,個人也可以根據不同人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如對音色有不同的喜好的學習者便可通過云端選擇下載自己喜歡的音色。
分布式信息技術加入了通信技術。應用到視唱練耳教學領域,便可設計出兩種類型的終端。針對教師的終端和針對學生的終端,學生通過云端接收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習和檢測得到的信息反饋到教師終端,教師也可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這一反饋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這不僅為高校中進行視唱練耳大課教學創造了條件,而且能夠節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云端存儲技術也使得高校的優秀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分享。最為常用的方式便是將優秀的教師講課視頻精華上傳到云端服務器,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觀看和復習。這也能夠為高校的優秀資源的整合提供一定的思路。
以上便是本文基于分布式信息技術模型對視唱練耳教學應用的構想。當然,擁有了信息技術,我們也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方式的教授。畢竟,傳統的教學方式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體系,因此,信息技術只能是為傳統的視唱練耳的教授做一定的補充,若是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方式,那也是以偏概全的非理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