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檸
[摘要]曾觀學過某位音樂教師的一堂音樂展示課,這位教師不僅歌唱得很好、舞跳得很好,而且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環節,使得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因此,該堂課展示很精彩、很成功,參加觀摩的教師們對此評價也甚高。為什么大家對這位教師的評價那么高呢?感覺她做到了提高學生音樂記憶能力的要求。她用優美的舞姿讓學生們久久不會忘懷,學生們一回想這首歌,就會想起這位教師的舞蹈。學生們不會走神,因為優美的舞蹈,是很吸引人的,肯定會認真學習。學生們也會羨慕這位教師的舞技,肯定會專注。文章通過對增強學生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要求探討入手,提煉出科學適用的方式方法,對新課標中關于學生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要求研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中學生;音樂;記憶能力;培養要求
以往課標中過于注重音樂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系統傳授、基本概念的記憶和背誦,以掌握知識技能為最高教學目標,強調音樂技能的機械訓練和反復操作;另外,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重老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訓練輕對音樂的表現與鑒賞,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本文在新課標中探討加強學生音樂記憶能力的方式方法,將徹底顛覆傳統的教學理論和實踐。
一、情境模式記憶法
任何事情要想記住,就必須先記在腦海里,才會回想那個知識點。音樂教學設備日趨現代化的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譬如,我在上打擊樂《滾核桃》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核桃豐收時的喜悅心情以及農民在曬核桃、收核桃過程中核桃滾動發出的聲音,我端了一筐核桃到教室里,并告訴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他們吃核桃,同時讓他們感受核桃落在地上的聲音和重新拾到筐里面核桃相互碰撞所發出的聲音,問如果用樂器來表現這種聲音同學們會選什么樂器?用怎樣的節奏?同學們積極性很高,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時候老師出示課題,我敢斷定當學生們回憶這個場景時,一定不會忘掉用什么樂器彈奏,何種曲調。
二、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只有興趣學,他們才會記得牢,記憶力才會好。音樂課上,需要音樂教師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有欲望學習,有動力才不會忘記,記憶自然而然就好了。大自然有一種東西以它柔和的線條、朦朧的美伴隨著我們成長,給我們智慧和靈感,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詩人、詞作家、音樂家為它作詩譜曲,吟頌它的美麗,并引發了多少美麗的傳說,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什么呢?(回答:月亮)。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作品,我還要求同學在課后可以深入學習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感受相應的弦樂情趣,在對比學習中外名曲中獲得美的享受。如在欣賞課時,在總結部分,我再次播放了《鍘美案》《游龍戲鳳》片段,并把京劇中的行當再次迅速地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記住京劇唱腔的同時,理清京劇的行當及表演手段,加深了學生對京劇的了解和熟悉喜愛程度。學生喜愛了,難道還會容易忘嗎?
三、重復記憶回想法
好記憶是反復努力記來的,但是記憶要講究方法,按照一般的記憶規律,往往是在學習間隔不久予以及時復習,對于鞏固強化記憶有很好的效果,這也是溫故知新的道理所在。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引入環節、新課教授環節都做得很不錯,但往往容易忽視課堂小結這一重要環節,放棄了這一升華課堂教學主題、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點的好時機,也容易造成學生在課堂結束后知識點混亂,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什么呢?因為人們經常會聽到這首歌。我現在不會忘記的歌曲是《感恩的心》,為什么呢?因為我高中的班歌就是這個歌,天天唱,怎么會忘記。所以我在音樂課上,讓大家經常唱我們以前學的歌曲。
四、單獨記憶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在適合自己的舞臺,才會在大家面前展現更美的自己。有的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有的學生喜歡經典老歌,所以教師就要給大家提供自由的機會。教師要發掘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進行音樂創作,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創作是指在學生鞏固、應用認知成果的同時,向高一個層次發展,使學生在應用、拓寬和延伸過程中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情感的滿足。又比如在各種不同時值音符鞏固時,教師可給出一些不同時值的音符,讓學生任意組合成樂句,再由教師唱出,師生角色轉換,這種方式既給了學生創作的機會,更是一個學習鞏固音符知識的練習。學生們在音樂課上,感覺老師因材施教,他們受到了重視,老師單獨給他們輔導,他們難道還會不用心學歌曲嗎?學習歌曲最基本的記憶力還會消失嗎?
五、結語
我作為一名人民音樂教師,使命是神圣的,一定要給孩子們教好,這樣才會對得起國家對教師的栽培。探索無止境,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音樂知識教學與技能培養,應當是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加強研究和考慮的問題。我們唯有以新課標的理念為燈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自己教學的方式方法,在促進學生在強化音樂記憶中,得到健康發展,早日到達成功的彼岸。創作的過程也是知識技能再鞏固過程,兩者相輔相成。筆者在多年從事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感受,有的可能還有一些膚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音樂教師,不揣淺陋地在這里提出一些看法和見解以期與同行共勉。這種教學方式就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與表現力,有利于讓學生自己去找知識,自己充實知識,潛移默化中也擴大了學生音樂涵養。
作者簡介:栗檸(1984-),女,河南鶴壁人,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師范學院音樂系助教,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及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