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增友
【摘要】結合通信專業特點,分析了課外科技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探討了地方高校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的指導方式與管理模式。
【關鍵詞】課外科技;培養模式;培養體系
![]()
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強調理論教學質量的同時,高質量的實踐活動必將加快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進程。而課外科技實踐活動與課內實踐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如能與課外科技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構成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經過基礎實驗、課程設計、實訓實習等環節的技能訓練后,初步具備科研的基本技能。
一.課外科技實踐指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科技活動培訓的基礎--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且相互獨立,缺乏相關性與針對性,與實際應用相脫節,跟不上現代科技發展步伐。
2.各類實踐教學計劃的“條塊”分割,使得各類傳統實踐教學缺乏實踐過程的連貫性、完整性及合理性,難以形成基于理論指導的滿足課外科技活動要求的系統化課內外綜合實踐培養過程。
3.各種課外科技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基本互相獨立,互不相關,缺乏整體實踐系統性。且課外科技活動指導不規范,管理也不到位。
二.整合現有實踐教學內容,完善課外科技實踐培養體系
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實踐內容,通過通信專業實驗教學課程的模塊化、系列化、系統化,構建基于課外科技實踐的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體系架構。對“高頻電路”、“通信原理”課程中調制技術內容歸類;“移動通信”、“信號與系統”課程的GPRS技術及軟件編程歸類;“通信原理”、”移動通信“的信道編碼內容歸類;“通信原理”、“信號系統”的信源編碼內容歸類。避免教學內容重復,從基本原理到實現方法歸類教學。狠抓選題、立項環節,對項目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和指導教師的交流。在構建模塊化、系列化、系統化培養體系的同時,促進和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
三.課外科技實踐培養模式的探索
1.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原則,即自主實驗、自主管理。學生的研究活動均自主進行,包括調研、選題、組建團隊、選擇導師、研究性學習、方案設計、組織設備和實驗器材、實驗實施、分析、撰寫總結報告、答辯等工作。項目實施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著力于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展。自覺地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技能和價值體系,激發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
2.以教師為主導,強化教師的教育職能
課外科技實踐是一個千方百計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日常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注意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并有針對性的將課上知識與專業實踐相結合(例如高頻電路、通信原理、移動通信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有針對性的將模擬/數字調制與當今無線技術應用產品結合,增加綜合設計環節等),確保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培養體系的針對性、操作性、有效性,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水平。這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培養體系建立的根本要素之一。
3.完善課外科技實踐的管理機制
目前課外科技實踐多采用目標管理模式,把重點放在項目實施的最終評價上,忽視了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但這種管理模式存在著一些缺陷,雖然也有中期檢查,但也存在著重視不夠,敷衍過關現象。例如:一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項目實施期內人員隨意變更導致最終項目無法順利實施;項目的進展情況只能在項目結題階段時才發現。這些缺陷將導致項目整體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克服目標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點,對項目的管理應貫穿于項目立項到項目結題總結的全過程,即采用全過程管理模式。該模式是指對項目立項、項目實施與經費管理、監督與檢查、結題驗收等幾個環節的具體過程進行管理,指導教師與課題組成員定期例會,隨時解決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克服了“兩端緊中間松”的缺點;有利于監控項目的執行過程,及時調整和優化項目的運行,提高項目的實施效率,保證質量。
四.結語
本課題基于實踐教學平臺,通過整合完善通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為開展大學生課外實踐項目、各類電子競賽等提供優質的硬件設施與軟件服務,通過有針對性實驗教學、規范化的實驗項目管理、系統化的科研指導模式,使學生的科研素質在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得以培養、科研能力得到加強。近幾年來,通信實驗室配合相關教師指導完成了多項大學生自主實驗項目,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有的為實驗教學解決了實際問題并應用與實驗教學中;指導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也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在201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五支參賽隊全都獲獎,其中一隊還獲得國家級二等獎。相信通過不斷探索與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指導模式,結合通信專業特點,進一步整合對現有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以更好的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良好科研素質和科學態度,為將來走出校門服務社會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礎。
參考文獻:
[1]梁麗,構建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
[2]易紅.高校實驗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
[3]郭莉; 王菡; 王栩楠.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管理模式.現代教育技術,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