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李娟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2014年新企業(yè)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主要內容,對企業(yè)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對規(guī)范企業(yè)計量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大意義,以及我國企業(yè)應如何應對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在新形勢下開展工作。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 會計信息質量 客觀真實性 估值法 風險防范
一、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單獨制定
很多國際財務報告要求企業(yè)主體以公允價值計量或披露其資產、負債或權益工具,然而以前的會計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規(guī)定散布于各項具體準則中,無法清晰地披露會計信息。為規(guī)范公允價值計量,2014年的新會計準則制定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并以以下四點為目標:
一是為財務報告要求的所有公允價值計量,建立一套單獨的準則,降低復雜程度并提高適用的一致性;二是規(guī)范公允價值的定義和相關指引,使計量目標更加明確;三是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質量,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評價公允價值計量采用的估值技術;四是加強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提高我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能力。
二、公允價值的定義
“公允價值,即市場參與者之間在計量日進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而之前的準則對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shù)慕痤~。”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更加完善,明確了交易活動各個要素及運用條件,與國際準則接軌。
新定義明確了四點。第一,公允價值計量是基于市場參與者對當期市場的計量而不是特定會計主體的計量,這就降低了預期值的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第二,公允價值計量是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計量而不是成本計量。第三,新準則明確公允價值是脫手價格即出售價格。第四,是計量日的公允價值而非其他日期。
公允價值計量兩大假定,第一,在當前市場條件下的有序交易,而不是非實際交易或者被迫交易或者低價拋售。同時假定交易是在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通常情況下,企業(yè)正常進行的交易視為主要市場或者最有利市場。避免企業(yè)隨時監(jiān)看在計量日不同的市場確定主要市場。第二,市場參與者在對該資產或者負債定價時實現(xiàn)了其經濟利益最大化使用。資產或負債應當是在最佳用途下實現(xiàn)經濟效用最大化的價值計量。
三、公允價值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公允價值準則有利于真實反映企業(yè)主體交易的價值,規(guī)范賬務處理,從而反映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準則要求主體確定被計量的特定主體是資產或負債;對于非金融資產,應確定該資產是否最高效和最佳使用,以及是單獨使用還是和其他資產一起使用;資產或負債所處的市場狀況也應明確體現(xiàn)。準則對會計賬務處理的要求嚴格且具體化,使交易難以掩蓋其實質。
(一)公允價值計量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與及時性
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是指能夠為決策者于決策前提供有用的、相關的決策信息。相關性有三特點: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及時性。投資者需運用估值技術判斷公允價值,預測未來價值與價值趨勢、判斷投資對象的財務風險、營運風險。對公允價值的預測不僅是投資者也是運營主體管理者做出更優(yōu)決策,減少決策風險的工具。反饋價值是指能對之前做的決策驗證正確與否。經營管理者需要對之前的決策的優(yōu)良好壞做出判斷以便將來更優(yōu)決策公允價值反映的事計量日的價值,這就有利于比較過去的預測價值與現(xiàn)在的公允價值的偏差,反映之前的決策正確與否。決策者利用公允價值對各個期間分析企業(yè)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風險與營運風險,評價歷史決策是否適當有效。
(二)估值技術的規(guī)范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
估值技術是評估相同或類似的資產、負債或資產和負債組合的價格以及其他相關市場交易信息。準則中提出了新概念:輸入值和輸入值層級,提高了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估值法首先應選擇輸入值,且優(yōu)先選擇第一層次輸入值,其次第二層次輸入值,當無法取到或取得不可實際可觀察值時,才考慮第三層次輸入值。第一層次輸入值是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即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的相同資產或負債的直接可觀察報價。第二層次輸入值是除第一層輸入值的其他相關的可觀察報價。第三層次輸入值是不可觀察輸入值,即不可觀察輸入值對第二層次的輸入值進行調整的輸入值。使用輸入值優(yōu)先次序與有序交易和市場的解釋保持一致。每一層輸入值來源不同,使得計量更加真實可靠。
確定輸入值后,選擇恰當、合理的具體估值方法。估值技術的應用方法有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企業(yè)可以使用以上一種或者多種估值技術相一致的方法計量。但是在使用多種時,應當考慮各種方法估值結果的合理性,并選擇當前情況下最能代表公允價值的金額。估值技術的使用與規(guī)范,減少了不同人員計量的波動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
(三)公允價值披露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真實性
披露目標主要是使得財務報表需求方了解企業(yè)相關信息,了解使用的何種估值技術和第幾層次輸入值,了解當公允價值計量使用重大的且不可觀察輸入值時對當期損益及其他綜合收益影響。
必須披露公允價值計量是持續(xù)還是非持續(xù)的,且披露要求不同。有效避免了企業(yè)隨意更換會計計量屬性,如投資性房地產僅當證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xù)可取得時才能以公允價值計量,避免企業(yè)隨意更改投資性房地產計量屬性。持續(xù)的公允價值計量比非持續(xù)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要求多增加了兩條:第一,對于第三層次的輸入值,應當披露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之間的調節(jié)信息;第二,對于第三層次輸入值,當改變不可觀察輸入值的金額能導致公允價值顯著變化時,企業(yè)應當披露有關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信息。既達到披露目的又略去不必要的披露,符合會計信息質量實質重于形式要求。
對不同層級的輸入值嚴格區(qū)分并分別披露。首先說明公允價值計量的層次。其次,對使用到第三層輸入值的判斷依據(jù)進行披露,如使用的原因,使用的估值技術及敏感性分析等,避免人為弄虛作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真實性。由于第三層次輸入值存在大量主觀判斷,隱含企業(yè)對不可觀察輸入值、特殊資產、負債等觀點,公允價值披露顯化了企業(yè)觀點,使得信息透明,財務報告使用者感知到其觀點及其變化。第三,對于第三層次輸入值還應當披露估值流程,即估值政策、程序等。第四,各個層次之間轉化的原因、金額,以及轉化時點的政策顯化了轉化的來龍去脈。
對披露的規(guī)范、細化,使得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財務報告主體未來的流動性風險以及主體對公允價值計量主觀判斷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敞口;使得財務報告使用者有充分證據(jù)判斷其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從而作出有利決策。
(四)風險防范的要求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謹慎性
國際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出臺的,是為了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在客觀上規(guī)避投機風險,保證會計處理的準確性。我國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也在多處明確要求企業(yè)主體做出對風險的假設和評價,有效規(guī)避風險,將風險防范意識在會計處理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企業(yè)應對新準則的措施
新準則制定的目標是規(guī)范賬務處理規(guī)則,盡量真實合理地反映企業(yè)經營狀況,最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這一目標必須在企業(yè)甚至整個社會的積極配合下才能真正實現(xiàn),企業(yè)應積極應對新準則的實施,提高財會人員專業(yè)及綜合素養(yǎng),鼓勵會計人員接受培訓,以充分理解新的會計準則內涵和制定目標,嚴格按照新準則要求進行會計賬務處理,使自身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年) 經濟科學出版社.
[2]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4年) 經濟科學出版社.
[3]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2014年).
[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8》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作者簡介:高潔(1994-),女,河北人,重慶交通大學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yè);李娟(1993-),女,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