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金融業,銀行、基金公司也開始進軍互聯網,讓原本互不相干的兩個行業相互跨界和博弈,互聯網金融,已經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報告指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應該還是要遵循金融業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內在要求,核心還是風險管理。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現狀 風險 防范對策
引言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日益成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業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報告指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如今互聯網金融席卷而至,一方面互聯網自身存在安全問題,另一方面金融業也具有特定的風險問題,如此結合或將風險相互放大,這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并且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法律風險、業務管理風險和信息技術風險,對整個互聯網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構成了極大威脅。為此,本文從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入手,對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進而針對性地提出優化措施建議,力求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加大金融風險的防控力度。
一、研究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與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金融業務逐漸與互聯網結合,出現了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領域。特別是2013年6月阿里巴巴的余額寶推出以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就迎來了一輪新的高潮,隨后緊接著出現東方財富網的“活期寶”、數米基金網的“現金寶”等,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當前熱門話題,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所謂互聯網金融,即以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形成一個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目前互聯網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互聯網整合銷售金融產品(如余額寶)、P2P網絡借貸、和大眾籌資五種經營模式。
近年來,我國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獲得了高速發展,《電子簽名法》、《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但是,互聯網金融的虛擬化、跨國界經營、高技術裝備水平、法律缺位等問題,也使其比傳統金融的風險管理具有更大的復雜性,監管難度加大對我國的金融安全防范體系乃至經濟安全都構成了重大的挑戰。因此本項目擬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介紹常用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方法,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建議。
目前,國內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偏向理論分析,如吳曉靈在(2013)介紹互聯網金融的主流形式時對互聯網金融對監管的挑戰提出建議,一是要實現市場監管、行為監管和股權管理的分開,二是要扶持行業自律組織;鄭重(2012)指出需要從創新與監管、消費者權益與金融機構利益、分業監管與混業監管、國內外監管四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進行控制和協調;潘靜(2013)以余額寶為例對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也得理財服務的創新情況進行介紹,從而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并提出對其加強風險管理。
二、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里,網絡的安全十分重要,一旦互聯網發生問題,會導致銀行業的損失非常大。如果一個國家的互聯網發生問題一個星期以上,金融系統就要崩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風險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不確定性、不可控性和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既包含了金融風險,又包含了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具有強傳播性、影響瞬時性和復雜性,以及互聯網金融邊界模糊,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本文旨在通過閱讀文獻,對互聯網金融的現狀和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從中得出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的種種風險,依次從系統方面、互聯網企業方面、消費者方面及操作和監管方面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給出預防風險的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依托發達的計算機網絡開展,相應的風險控制需由電腦程序和軟件系統完成。將金融與互聯網綁定在一起,風險問題也變得不可小覷。因此,互聯網金融的有效運營離不開安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池的安全性、密鑰技術的不完善性、技術的不安全性導致的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感染導致的資料泄露等,都會給互聯網金融的有效運營帶來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中,除了互聯網自身不可規避的系統性風險以外,互聯網金融企業往往也面臨著風險,比如:在客戶的資金安全、客戶的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的安全等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都面臨較大的法律風險、聲譽風險和信息管理風險。然而,這些風險當中,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譽風險,一旦因為種種原因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信譽風險時,客戶就會對該企業失去信心,產生信任危機,或者該企業提供的服務水平無法達到客戶的預期水平時,消費者就會轉向別的企業,使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客戶流失和資金減少的危機。
(三)互聯網金融下消費者面臨的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老百姓對互聯網金融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隨著炒作的越來越熱,和人們理財意識的不斷加強,傳統的金融服務無法滿足消費者差異化服務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涌入互聯網金融當中,并且,有的是以一種盲目跟風的態度參與其中。消費者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因此,如何維護消費者的安全也就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重中之重。在網絡全面覆蓋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脅,一旦系統遭到黑客或病毒的沖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會泄露。消費者面臨的第二個風險是資金的安全,畢竟,互聯網金融是一種虛擬的金融,消費者的資金投入其中以后,就會以電子貨幣的形式存在,其風險,也是自己不可控制的。一旦該金融企業遭遇到風險,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就會面臨威脅。
三、互聯網金融防范對策
互聯網時代,伴隨著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消費者群體的擴大,風險形成和傳遞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風險管理更加復雜。所以,對金融監管來講,需要進一步加強,而不是放松。將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對創新的鼓勵,對互聯網促進傳統行業升級換代的高度認可。對于蓬勃發展、草根起家的互聯網金融來說,這是一次正名,國家正式認可了“互聯網金融”的提法以及相關的理論表述。互聯網金融已經被提到新的高度,進入全新的發展半徑。
(一)系統性風險的防范措施
在對移動支付引發的風險問題,應該從整個支付鏈的整體角度來考慮完善安全防護措施,綜合考慮每個參與要素的風險影響因素。目前,商業銀行已經采取部分措施來解決客戶端環境的復雜風險問題,研制開發面向對公客戶和高端客戶的定制移動終端,開展對資金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業務品種。在對業務運營系統的風險防控上,建立專業的團隊來挖掘金融業務創新的可能風險,對已暴露的風險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從整體系統層面提出整改舉措。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防范措施
在管理行業間的關聯性風險方面,銀行業和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在現有的風險管理模式上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對銀行業來說,應該加強與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及其他金融企業的交流合作,形成長效的合作機制。在管理模式上,可以成立獨立的風險管理團隊,監控微博、大型社區論壇等大眾化、快速傳播的新媒體輿論,及時發現風險并進行應急處理對金融監管機構來說,應加強分業監管下的聯合,并與信息產業管理部門、工商部門進行合作,規范信息行業、電子商務等的相關業務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健康有序發展。
(三)消費者面臨的風險防范措施
在消費者信息防護及權益保護方面,一是保護消費者,二是對每一筆交易信息進行充分備份,包括實名制等,這是為了將來在出現糾紛的時候可以提供充分的依據。美英兩國的監管機構認為,他們有責任保證在互聯網平臺上交易的人的身份識別,但是不負責風險的大小。電子商務及互聯網企業應該加大對客戶信息防泄漏的防護體系建設;銀行業應加強對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的防控,在金融創新時把握好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創新出針對不同風險承受群體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監管部門應加強在金融創新方面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工作,盡快完善消費者損失索賠的法律規范,以切實減少客戶的實際財產損失。
四、結語
無論傳統銀行業也好,新興互聯網企業也好,誰都無法忽視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趨勢,以及它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改變。互聯網金融或將顛覆掉的不是金融等某個具體行業,而是對傳統金融生產和服務方式的升級,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鯰魚效應”給金融創新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撐。因此,我們應該在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國貞.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J].經濟縱橫.2013.
[2]王兆星.巴塞爾Ⅲ落地 銀行業監管迎來新標桿[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年6月15.
[3]杜金.銀行業風險管理模式正發生轉變[N].金融時報,2013年1月25日.
[4]夏志瓊.互聯網金融風險應防患于未然[J].證券時報.2013年9月5日.
作者簡介:石嘉琳(1990-),女,漢族,河北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