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尤海星
【摘要】近年來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發展較快,但依舊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受制于資源環境的約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現狀的研究,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優勢產業 現狀 問題 對策
一、傳統優勢產業的內涵
傳統優勢產業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傳統產業中具有較強比較競爭優勢的產業或產業群體,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我國中部省份河南省,對于傳統優勢產業的解釋是指運用傳統的生產方式、主導技術、組織形式、投資方式,在全省經濟總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額,運行狀態良好、資源配置基本合理、資本運營效率較高、投入產出比率較高的那些傳統產業,包括化工、有色、鋼鐵和紡織四個產業。
二、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現狀
河南省“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制約,優化產品結構,改進工藝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推進重組整合、精深加工、降本提效,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推動化工、鋼鐵、有色、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在優化調整中加快發展、在發展壯大中增創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工業基地和新興服裝產業基地。到2015年,化工、有色、鋼鐵、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2萬億元。”
與2011年相比,201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化工業實現增加值1168.1億元,同比增長23.16%;有色金屬業990.66億元,同比減少3.75%;鋼鐵業752.67億元,同比增長29.45%;紡織服裝業640.61億元,同比減少1.84%。四大傳統優勢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實現工業增加值3551.69億元,同比上漲10.58%,占河南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06%,比2011年增加了1.05個百分點。
目前,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過度依托與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以有色金屬工業為例,河南省已探明有豐富的鉬、鋁等有色金屬,鋁土礦系分布面積3萬平方公里,以探明的鉬礦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三分之一,洛陽欒川鉬礦是中國最大的鉬礦山,也是世界級特大型鉬礦山,是中國三大鉬生產基地,以探明的鉬礦石儲量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三、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優勢產業結構不合理
就像本文之前提到的,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大多是靠山吃山的粗放型資源加工產業和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自然資源依賴較高,產值的增長以犧牲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為代價。如此以來,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越發不合理,技術水平進步越發緩慢。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一旦自然資源耗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急速提高,那么河南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技術創新能力較低、高技術人才不足
2012年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1386項,平均每個企業有效專利發明數量為0.28個,低于全國該四個產業的平均水平(0.38個),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低。與此同時,2012年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R&D)人員30870人,僅占總的企業從業人數的0.53%。
(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為緩慢
所有制結構不合理,非公有制經濟所占的比重較低,非公有制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動力,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過后,非公有制經濟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中展現出了強勁的推動力。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份額還是很低,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力依舊很弱。尤其在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中,如石油加工業、鋼鐵產業、有色金屬行業等,都是以國有或集體所有經濟為主的公有制形式存在的,所有制形式極其單一,企業缺乏外部投資,由于傳統公有制形式的影響企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
四、河南發展傳統優勢產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結構升級,發展循環經濟
雖然發揮資源優勢是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起步階段和產業成長階段必須遵循的原則,但是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決不能僅限于所擁有的資源優勢,應促進產業結構由粗放型資源加工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集約型和科技密集型的轉變。同時在進行礦產開采消耗時,應進行統籌規劃,提高廢物回收利用等綜合利用率,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模式。
(二)鼓勵自主創新,吸引培養高技術人才
政府在企業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應起到關鍵的作用,加大對企業創新研發的投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技創新和研發體系。與此同時,企業也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看清市場的發展前景,吸引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其科研成果進行投資入股,充分發揮其學科和科研優勢。根據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需求,大力實施人才戰略,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吸引海歸及國內的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業自身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自己的高技術創新人才,搞好人才資源的儲備,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進一步深化對非公有制經濟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加快國有企業的改制,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保障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和重組,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3[R].中國統計局出版,2013.
[2]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統計年鑒2012[R].中國統計局出版,2012.
[3]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統計年鑒2013[R].中國統計局出版,2013.
[4]胡源.河南省主導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1(06).
[5]白小明.河南優勢產業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08).
[6]王秋香.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提升研究[D].鄭州大學.2011.
作者簡介:高軍(1989-),男,河南洛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尤海星(1987-),男,浙江臺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