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黨
[摘要]從以學堂樂歌為起點的學校音樂教育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經過百年的探索、發展,學校音樂教育已日趨完善。文章將著重討論近年來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隨著各種音樂形式的不斷沖擊,怎樣在當前高等師范音樂教育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尋求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教育;學堂樂歌
一、高師音樂教育
(一)高師音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高師音樂教育是以培養未來教師為目的的,其主要特點即師范性。高師音樂教育承載著培養新一代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重大責任,高師音樂的教育質量和培養方式直接影響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又決定了我們整個國家的音樂教育質量和發展。偉大的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依曾經說過:“讓孩子邂逅好的音樂——這是學校不可推卸的任務。”“如果孩子在最容易受感動的6~16歲期間,那富于生命的音樂一次都不曾注入心間的話,那么以后音樂對于他們就幾乎起不了什么作用。經常是一次單純的體驗就能夠打開年輕的心靈通向音樂,并且終生通向音樂。而這種體驗不能靠偶然的機會獲得,提供這種體驗是學校的責任。”與其說提供這種體驗是學校的責任,不如說是音樂教師的責任。“兒童純潔的心靈是神圣的,灌輸給他們的必須是經得住考驗的真正的藝術。如果我們播下壞的東西,將毒害他們的心靈,直至終生。”“所謂好的作品是指那些真正具有使人們的精神升華、給人鼓舞和力量的音樂。”作為孩子的音樂啟蒙引導者,中小學音樂教師自己必須有很好的音樂辨別能力,用正確的、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方法引導孩子盡可能多地去接觸好的音樂作品。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而高師音樂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決定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質量。“學校音樂教育應當不僅教會學生去體會并逐步掌握音樂這種語言的規律及其審美,并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習慣于進行音樂思維,這樣去對待音樂、從事音樂和理解音樂,是極其困難但卻十分重要的課題,往往被一般音樂師生們所忽視。”因此,怎樣用昨天的知識去教育今天的學生解決明天的問題是值得當今高等師范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高師音樂教育發展至今,在社會地位上有一定提升,也因為在一些重大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和領導的重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多樣、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科研工作穩步發展等等,在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實際實施中,“仍然難以真正融入普通高校有序的音樂教育體制中,其根本原因就是:仍缺乏對音樂教育在學校的科學定位,缺乏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規和制度。”在多數師范院校中,音樂教育屬于邊緣學科,不受學校領導的重視,只有到了要舉辦晚會之類的活動時才會被想起。
高師音樂教育主要在于學生的素質教育。當前許多學校音樂素質教育遠遠落后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問題主要的根源在于中小學的學校音樂教育,完善了中小學的學校音樂教育是順利開展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除以上因素外,普通高校自身在開展音樂素質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諸如教育體制不完善、觀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缺乏統一教材等幾個方面。
二、民族音樂的地位和現狀分析
我國民族音樂博大精深、歷史悠久、風格獨特。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老文化的代表,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淀、發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和靈魂,是我國乃至世界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財富。但是很多已經找不回原形或無從考證,更有甚者,已經從世界上消失。如何讓現存的民族音樂更好地保存下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民族音樂是各民族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并逐步發展起來的帶有本民族音樂特點的音樂文化。其蘊含的情感與精神,無不反映該民族的思想靈魂。也是因為如此,民族音樂歷來被認為各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
由于西方音樂的的進入,大家紛紛“學西”,將西方音樂推崇到到無上高度,我國民族音樂慢慢被冷落。在金娜的《二十年后,情人樹下還有普米族的歌嗎?》一對《土風計劃——蘭坪項目組》村寨音樂傳承行為的人類學考察一文中說道:“當民族音樂傳承的主陣地的學校還不能把地方性和民族性音樂作為可行性內容時,何種方式可作為山區學校音樂教育的補充?何種方式可以讓年輕人去傳承他們的民族音樂?”僅看作者的題目,心里就會感到一陣遺憾。這篇文章只是土風計劃的一個地方的描述,而整個土風計劃是在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云南進行的,文中還講述了為了組織年輕人學習本民族的音樂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比如當地年輕人如果堅持學習當地民族音樂并將其傳承,就無法出去掙錢,無法養家。經濟問題也很現實,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當今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本民族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音樂文化真的抵擋不住經濟的誘惑嗎?以何種方式讓民族音樂存活、傳承?一系列的問題不禁讓人為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未來擔憂!
三、借助高師音樂教育平臺促進民族音樂發展
匈牙利的音樂教育為世界所矚目,而他們的音樂教育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成績,只是因為他們的音樂教育始終植根于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柯達依認為音樂的個性只能植根于其民族的原本性。
而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向下一代傳承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被認為是傳承音樂文化的載體。在上一輩民族音樂家的不斷努力下,民族音樂教育已逐漸受到重視,但是由于民族音樂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材匱乏和前面提到的重西薄中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民族音樂教育一直是高師音樂教育中最薄弱的部分。高等師范是培養新一代教師的搖籃,對提高新一代教師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等師范院校的民族音樂教育,為高等音樂教育適應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需要而不斷努力對其進行改進,對其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