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婷
[摘要]新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我國各高校全面展開,為了響應新課標要求,順應時代潮流,該院鋼琴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精神,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對鋼琴教學改革進行構思,以期對提升鋼琴教學質量,加強鋼琴教學效果有所裨益。
[關鍵詞]大學;鋼琴教學;教育理念;音樂素養;教學評價;改革
近年來,隨著時代發展,素有“樂器之王”之稱的鋼琴逐漸成為中國學子爭相學習的一種音樂形式。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樂感,大多數高校都專門開設了鋼琴課,通過對聽覺、手形、指法、觸鍵、踏板、視譜、視奏、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訓練,形成鋼琴演奏的基本功力。但就總體形勢來看,大學鋼琴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尚處于探索階段,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革與創新。
一、轉變教學思想,更新鋼琴教育理念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我國大學鋼琴教學多圍繞應試展開,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各樣的鋼琴考試、等級考試、鋼琴競賽活動中獲得比較優異的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扮演著鋼琴理論知識傳播者、鋼琴彈奏技巧示范者的角色,在過于強調鋼琴教學知識性、技巧性的同時,勢必會忽視鋼琴作為一門藝術其本身所獨具的多義性、非語義性和創造性。在這種教育理念的長期侵蝕下,學生對教師“填鴨式”教學產生了依賴心理,惰于思考、想象、用心感悟,談及對鋼琴作品的理解、欣賞與創作,只能是所謂“標準答案”的重復者、鋼琴教師的模仿者,漸漸喪失了當代大學生該有的個性和創造性。
針對當前大學鋼琴教學現狀,教師必須主動走出傳統教育模式,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建構主義理論為教育者帶來了啟示,根據建構主義理論,鋼琴的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學生主動發現、探索、實踐、創造、構建學習體系的過程。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時刻在以大爆炸式的速度不斷更新換代,職業之間更是存在著多種轉換,這對現代大學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挑戰,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等現代教育觀念逐漸成為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共識,傳統教育模式下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深刻認識到大學鋼琴不僅具有實踐性、應用性,更具思維性、創造性,在此基礎上,轉變教師角色,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重點從重復的技巧練習向音樂樂感、音樂語言、音樂思維等能力習得的培養轉變,開展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某課時的探究式教學活動為例,教師給出一段旋律,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即興創作多套配奏方案,由此,設計出了十多種風格迥異的作品,學生的音樂創作潛能得到了挖掘與開發。
二、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音樂素養
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交流與發展,各種文化元素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多元音樂文化價值觀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理念。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大學鋼琴教學要求以多元化課程體系為依托,鋼琴教學本身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僅憑教師的力量十分單薄,這就要求在教學實踐中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豐富教學素材,完善教學課程體系設置。在收集學習資料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鑒賞、學習鋼琴的習慣。與此同時,還有助于教師獲取學生信息,了解學生興趣喜好。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鋼琴教學素材庫,豐富教學資源。
對歐洲鋼琴藝術,教師可從時間軸上向兩側延伸,對各流派的代表作品、鋼琴家都應有所涉及;對世界鋼琴藝術,側重介紹Claudio Arrau、Dinu Lipatti、Murray Perahia、Martha Argerich等音樂家的作品。與此同時,還應突出強調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國鋼琴作品的滲透,為學生展示一些中國古琴與鋼琴“中西合璧”的代表作,使學生在對比中明確世界與中國各具特色的審美、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享有“未來的霍洛維茨”之稱的國際知名鋼琴家朗朗,其鋼琴演奏洋溢著濃郁的民族氣息,是鋼琴領域實現中西文化交融的踐行者。選用朗朗《牧童短笛》為例,對其鋼琴演奏中彈奏技巧、思想、情感三個方面的中西融合展開探討,將其演奏過程中的線性、立體鋼琴思維式處理、時代性的凸顯作為重點研究,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鋼琴洋為中用、中西交融的美妙意境,感知西方文化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體驗學習鋼琴的快樂。
三、運用期待效應,創新鋼琴教學評價
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教育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當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就會成為天才;當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就會成為英雄”,作為學生鋼琴藝術生涯的教育者、引導者,大學鋼琴教師的言行、態度、期望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期待效應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根據期待效應,在鋼琴學習中,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受到周圍人群特別是指導教師的影響,這些影響總是會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其心理、情感以及思想觀念,進而左右其學習行為,產生不同的效果,積極的期望往往有著驚人的力量。
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學評價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在新一輪課程標準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念的倡導下,我們大學鋼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肯定式、積極式、富有激勵性式的評價,通過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學生,更加注重對大學生的尊重與關心,營造出富有濃郁人情味的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期待效應的作用。具體來講,教師可從情感的維度設計評價方案,采取鋼琴作品賞析問答、鋼琴伴奏實踐、鋼琴演奏會、鋼琴論文創作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評價語言上兼顧每個學生的發展過程,突出針對性,讓自己的評價貼近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自信,從不同的角度督促學生,給學生一雙發現、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靈感。
四、結束語
當前形勢下,大學鋼琴教學改革任重道遠。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過去單一的鋼琴教學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化大學鋼琴教學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第一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鋼琴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更新教學理念,立足本土,凸顯時代性和民族性,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實現鋼琴教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