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農民工為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壯大貢獻著自己力量的同時,擺在了他們面前的一個很現實亟待解決的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對這一問題,絕大多數農民工就是把孩子送到他們所在打工地就近的學校,基本上忽視對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培養,這些農民工子女隨著他們的父母離開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像一顆顆飄飛的蒲公英,四處飄蕩。文化背景的差別,背井離鄉的生活、異常簡陋的租住環境、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視,使農民工子女產生焦慮、自我意識偏頗等心理問題,加上父母忙于生計,家庭教育缺失,易使孩子受到校外不良誘惑,容易行為失控,交叉感染,表現在品德行為上就是自由散漫、遲到早退、小偷小摸、抽煙喝酒、打架斗毆、江湖義氣等等,甚至走向為犯罪的道路。通過幾年的對農民工子女德育方面的教育,本人認為對這些孩子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讓這些孩子有歸屬感
個體只有有了對他所在團體的歸屬感,他才能真正愛上這個團體,才愿意為這個團體負責,才愿意為這個團體增光添彩。反之對他生活的地方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造成這些農民工子女沒有幸福感的原因來自多方面:首先來自學校,有的孩子在班集體中,本地本市的學生在自己的言行中,自覺不自覺的會說“你們家是哪的”,“你就是個農民”,“你們家怎么怎么樣,我們家怎么怎么樣”等等分幫分派的話。其次來自他們生活的社區,許多社區的居民有著先天的心理優勢——我們是這里的主人,從骨子里瞧不起這些從農村來的人,比如有學生告訴我他曾經被他的小朋友邀請去玩的時候,被小朋友的媽媽要求套鞋套,打那以后他再沒有去過那個小朋友家。更糟的是有個別居民把城市的犯罪現象片面的歸罪于農民工,導致他們對農民工及其子女指指點點,罵罵咧咧。再次,來自社會對農民工不公正的待遇,記得上次報道的一個民工打扮的人起身給老人讓座,老人并沒有急著坐下來,而是拿出紙把座位擦干凈才坐下這一事件,好多孩子的反映是傷不起,這一事件的發生也給我們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在這些孩子心目中,城市不屬于自己,他們是客居,而不是主人翁,以致錯誤的認為他們不屬于設在城市的學校,不屬于班集體。故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千方百計的消除這些孩子與城市之間的隔閡,與其他同學的心理距離。對此,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的作法: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有親和力,利用自己的言行拉近與這些孩子的距離,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感到你是可以親近的人,和你在一起沒有拘束感和壓迫感。在班會中表揚或者批評這些孩子時,本人常采用 “我們中的XXX”“咱們的XXX”的語言,把他們放到集體中;在舉例社會上發生的負面事件警示學生時,盡量把例子中的人物籍貫不要說的太清楚,如臨夏的XXX 岷縣的XXX等,因為每個人都有地緣情結,如果說的太詳細,就會讓這些地方來的孩子自覺低人一等,也會引起其他孩子對這些孩子的嘲笑和諷刺,盡管這些事件和這些孩子一點關系也沒有;還有要在班級上大量地開展集體活動,讓所有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如我班現有57名學生,其中農民工子弟28名,開學之初,班上開展了一次“同一藍天下”演講活動,在活動中,大家加深了認識,增進了感情。開展了“我為集體盡一份力”系列活動,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班級文化生活。此外,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始終是在關注他們的,在他們生日的時候,給他們的家長發短信或打電話,提醒家長給孩子過生日,并且一定要轉達到老師對他的祝福,這樣做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更像自己的長輩、親人,這樣做的效果要比直接在班上向他表示祝福更明顯。過年過節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回復學生送上的短信祝福,這是一個刺激反應的過程,他們才不會對老師敬而遠之而是親而近之。
二、細心發現他們的優點、特長,在活動中產生成就感
農民工子女一般都很勤儉自立,但很城市孩子相比,他們又很自卑。城市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門專長——畫畫、樂器等,農民工子女有這些特長的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所以在文藝演出、手抄報評比中,城鄉孩子的差距很大。往往有的班主任在安排除學習以外的工作時,這些孩子都默默地低下了頭,他們是有熱心而無能力,無能力又導致熱心變成了漠不關心。因此,班主任老師要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和其他學生聊天、和家長交流以及自己的觀察發現這些孩子的特長與優點,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大這些優點和特長,給他們以自信。比如說我們班曾經有一個叫于洋安的孩子,我發現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后來得知他的祖父是一位鄉村教師,他們祖孫三代都很重視漢字的書寫(盡管他的父親現在在賣菜)于是我就安排他書寫黑板報上的文字,后來在學校舉行的書法比賽中,我動員大家參加的時候,開始他很勉強的答應了,但當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布他是全校一等獎的時候,他激動的哭了,全班同學都為他高興。自此,一發不可收拾,許多的孩子都請他寫座右銘,于是,我幫助他成立了我們班的書法學習小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班以及我們年級也相應地成立了象棋學習小組、圍棋學習小組、書畫學習小組,和其他的幾個班主任一商量,我們將這些學習小組組合成了一個“弘揚國學小協會”,并邀請校長做協會的顧問,學生獲得了自信,班集體富有了凝聚力,年級組豐富了文化生活,可以說是一舉幾得。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恩心
為了讓學生學會合作、懂得感恩,加強學生和父母的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班上每月舉辦一次“我給父母寫封信”活動,活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給家長寫一封信。在中秋節、重陽節、母親節、父親節,我要求學生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感恩。通過學生寫信、家長讀信并積極回信的方式,學生和家長各自表達各自的心聲,雙方的代溝自然會縮小,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真誠感恩、寬容等精神品質。
那些為城市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流動大軍的子女們,當然要得到社會的高質匯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肩負著教育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重大歷史使命。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定會培植一方熱土讓飄飛的蒲公英扎根,飄飛的蒲公英也該有春天,而蒲公英的綻放,將使春意格外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