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德琴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優缺點和價值。方法:選擇在兒科門診就診的營養不良患兒300例: 男149例, 女151例。年齡9個月-6歲, 所有患者在臨床上都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特征。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一組為研究組,一組為對照組。 2組例數、性別、年齡、癥狀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 均>0.05)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應用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結果:研究組的有效率達到了100%,對照組的有效率是89.3,卡方檢驗2組具有統計學差異。研究組優于對照組。結論:傳統醫學對于營養不良的治療結合健康教育明顯優于單獨進行醫學治療,尤其是遠期療效。
【關鍵詞】小兒;營養不良;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26-02
嬰幼兒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嬰幼兒時期的營養是生長發育的基礎保障。小兒營養不良仔我國的發病率不斷提高,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現代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母親不選擇母乳喂養。孩子在人工喂養的條件下,由于輔食加入的不夠合理,或者是孩子挑食等多種因素,導致了營養不良的發生。有些遺傳因素也會引起孩子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指,小兒不能夠獲得足夠的蛋白和能量,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孩子表現為淡漠,身材嬌小,活動量少等等。營養不良不僅僅影響生長發育,還導致嬰幼兒的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單純靠藥物治療小兒營養不良有一定的療效,基于小兒營養不良病因的分析,健康教育對于改善小兒的營養狀況也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比是否進行健康教育的兩組治療效果,探討健康教育在小兒營養不良治療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兒科門診就診的營養不良患兒300例: 男149例, 女151例。年齡9個月-6歲, 所有患者在臨床上都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特征,與同齡人相比消瘦,身材矮小,精神不振,經臨床輔助檢查,確診為營養不良。
1.2 研究方法
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一組為研究組,一組為對照組。 2組例數、性別、年齡、癥狀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 均>0.05) 。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應用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根據病情適當地調整藥物的種類和計量。所有的治療方法均有經過培訓的醫師完成,對于同一患者的治療方式選擇的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978,具有一致性。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1、飲食教育讓患者家長了解飲食平衡的重要性,對于比較小的孩子提倡母乳喂養,特別強調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的重要性。2、對于明確飲食因素引起的營養不良進行特別指導,強調某一種營養物質的重要性。3、口腔健康教育,強調口腔健康檢查,對于營養不良引起的口干,口腔潰瘍等進行健康指導,以免影響孩子的進食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
1.3評價標準
根據營養不良的分度進行調節分度降低1的話視為有效,達到標準體重的90%以上時視為痊愈,沒有改善的視為無效。
1.4數據處理
本次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經過特定的治療一段時間之后,患兒的情況見表3
2.2 后續研究中還發現,進過健康教育的幼兒,家長對于飲食的重視度明顯較沒有進行健康教育的一組,健康教育組的遠期療效較好,目前沒有發現有復發的。但是沒有進行健康教育的一組,在1年的隨訪中就有3人復發。
3 討論
保證基本的營養供給是嬰幼兒正常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營養不良的患兒身材矮小,精神不振。機體免疫力下降,很多感染性疾病趁虛而入,極易發生。某些營養物質的缺乏還可以影響患者的智力發育。營養不良的兒童一般是由于喂養方式或喂養食物的原因引起。
飲食是人體獲得營養物質的最為主要的途徑,對于兒童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佝僂病,缺鈣,可以因為長期不見陽光,鈣物質無法形成引起。所以最為直接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就是平衡飲食和加強鍛煉。兒童由于缺乏足夠的營養知識是導致其出現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1]飲食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特殊護理的健康教育業可以發回重要作用。
本研究強調了健康教育在小兒營養不良治療中的作用。對于飲食方面,在平衡飲食的基礎上,注意恢復時期要使小兒的食欲增強[2]。營養不良的恢復以后,對于營養不良的預防尤為重要。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長的意識,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的患兒,如臥床患兒進行護理要經常幫助其翻身, 并對局部進行按摩[3],注意皮膚護理的重要性。同時,要對生活制度進行合理的安排, 既保證幼兒有充足的睡眠, 又要保證其能夠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4]。在醫療治療的同時,注意健康教育是每個醫務人員的義務,尤其在一些原因明確的疾病中。加強健康教育,不僅僅有助于營養不良的治療,對于其預防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盧宏麗.臨床營養支持治療的現狀進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1 8(16):263 -264.
[2] 鄧樹勛,黃玉山,陳南生,等.大學生飲食行為與營養教育[J].體育學刊,2009,13(15):246一247.
[3] 葉蔚云,高永清,尹章漢,等.廣州市大學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0,27(10):847一848.
[4] 李世敏,段立華.大學生營養知識一態度一行為對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16(14):551一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