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傳統的競價制度已不能滿足我國創業板市場的需要。因此,我國應基于創業板的發展現狀,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寶貴經驗,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將做市商交易制度引入我國創業板市場是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立足于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基本理論,分析創業板市場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創業板市場 做市商制度 必要性
一、做市商制度的基本理論
(一)做市商制度的定義
做市商制度又被稱之為報價驅動制度,是以做市商報價形成交易價格、驅動交易發展的證券交易方式。做市商通常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雙向報價并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做市商通過這種不斷買賣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做市商通過買賣報價的適當差額來補償所提供服務的成本費用,并實現一定的利潤。
(二)做市商制度的價值
1.提高流動性。一般來說,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規模較小,風險也較高。因此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和證券公司參與的積極性。尤其是當市場低迷時,很多投資者更容易失去信心。然而,若有了做市商,他們會承擔做市所需的資金,可以隨時應付任何買賣,活躍市場。在任何時候,只要有做市商存在,就不會有投資者想買股票卻買不到,或是想賣股票卻賣不掉的現象,這同時也保證了市場交易量的存在,并使得市場能夠進行不間斷的交易活動。
2.穩定市場。在股價暴漲暴跌時,做市商有責任參與做市,這有利于遏制過度的投機,起到市場“穩定器”的作用。與此同時,做市商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價值分析和判斷能力,對于所做市的證券標的的價值,都具有較好的了解與判斷。做市商根據所做市的證券標的的價值,進行買進賣出的報價,使證券的價格與價值控制在合理的幅度之內,從而能避免證券價格的大起大落,維護證券市場價格的穩定性。
3.價格發現。做市商所報的價格是在綜合分析市場中所有參與者的信息來衡量自身風險和收益的基礎上形成的,投資者在報價基礎上進行決策,并反過來影響做市商的報價,從而促使證券價格逐步靠攏其實際價值。
(三)做市商制度的優點
1.提高市場運作效率。在競價模式的證券交易市場中,由于買賣指令不可能同時、同量地投入市場,發出指令后投資者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成交。這加大了時間成本和交易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面臨相當大的風險。在報價模式下,投資者可按做市商的報價立即進行交易,而不用等待交易對手的買賣指令。做市商充當了買賣的中介,消除了“等待”問題,從而提高了市場運作效率。
2.緩和市場價格波動。由于做市商報價受交易所規則的約束,報價需要有連續性,差價幅度也有限制,因此做市商制度有緩和股票價格波動的作用。此外,及時處理大額指令的做法,也減緩了對價格變化的影響。在買賣盤不均衡時,做市商還可以承接買單或賣單來抑制價格波動。
(四)做市商制度的弊端
1.信息透明度低。采用做市商制度,投資者買賣指令首先報給做市商,做市商是唯一一個能全面、及時知曉買賣信息的交易商,而成交量、成交價等信息隨后才能傳遞給整個市場。其信息不對稱,同時存在著特殊交易信息的遲延發布和發布豁免制度,這些都會降低市場信息的透明度。
2.運行成本高。由于做市商需要具有較強的價值分析和判斷能力,因此它不僅需要優秀的市場分析及交易人員,還需要大量熟悉財務、法律、計算機系統以及高技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這大大提高了做市商的運行成本。此外,做市商還要動用自有資金和庫存證券承擔做市義務,這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做市商會對其承擔的風險要求補償,如交易費用及稅收減免,大大增加了運行成本。
3.監管成本高。做市商的市場優勢地位,決定了要對其進行嚴密的監管,這就增加了監管的成本。此外,做市商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可能會濫用特權。因此,要制定更為詳細的監管制度與做市商交易規則,并動用資金、人員來加強監管活動,而這些將直接增加監管成本。
二、創業板市場與做市商制度的聯系
與主板市場相比,基于創業板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特點,決定了它與做市商制度有更好的契合點,同時,做市商制度在創業板市場中往往處于主導地位。鑒于此,我們有必要考察創業板的特點,以探討做市商制度與創業板的聯系。
(一)創業板市場的特點
1.高風險性。由于創業板市場的上市門檻較低,上市企業大多是成長中的中小企業。雖然科技含量高,但資金規模有限,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創業板市場存在著高風險性的特點。創業板市場在創立初期的市值規模一般不大,投機者更容易形成資金優勢而進行不當操縱,進一步增加了創業板市場的高風險性。因此,證監會規定創業板市場應當建立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投資者準入制度,并向投資者充分提示投資風險。
2.流動性不足。由于創業板市場的高風險性,能夠參與投資并承擔風險的投資者相對較少,使得市場流動性得不到保障。此外,在創業板市場中,大部分都是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機構投資者,對廣大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較弱。這就加劇了創業板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問題。
(二)做市商制度與創業板市場的聯系
創業板市場主要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來進行證券交易的,是專門為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新興資本市場。它不僅為資本市場尋找了新的投資熱點,同時也為風險資本實現資本的增值和再循環提供了退出通道。一般來說,創業板市場的上市門檻較低,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資產規模要求較為寬松,同時由于創業板市場的高風險性,對價格限制的放寬以及市場中的組織部門缺乏監管經驗等,這些因素導致了創業板市場存在著流動性較低、透明度較差、市場穩定性差等問題,這使得在市場創建過程中存在潛在的威脅。因此,為了能使創業板市場充分發揮其新市場的作用并使市場充滿活力,我們首先要考慮選擇合適的證券交易制度。由于交易制度不僅對市場的運行和股價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且對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成本也有著重要影響。此外,從西方發達國家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成長離不開做市商制度的推動。
此外,由于創業板市場具有流動性不足的特征,而做市商在持倉做市時,可以在市場上買盤不足時充當買盤,賣盤不足時充當賣盤,從而增強市場的流動性,提高交易效率,活躍市場。
三、創業板市場實行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
從創業板市場的固有缺陷以及實際情況來分析,引入做市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做市商制度有助于規避和控制創業板市場風險
在我國,創業板市場具有高風險性,股價波動大,流動性差的等特點。然而,做市商制度具有規避和控制創業板市場風險的三大功能:一是做市功能。當股市出現過度投機時,股價往往被高估,做市商會大量拋售其持有的股票,與其他投資者進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努力維持股價的穩定,降低市場的泡沫成分。二是造市功能。當股市過于沉寂時,股價往往被大幅低估,做市商則可逢低吸納,從而活躍帶動人氣,使股價回歸其投資價值。這有利于增強創業板市場的穩定性與流動性。三是監市功能。在做市商行使其權利,履行其義務的同時,通過對做市商的業務活動監控市場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及時糾正。在新興的證券市場,這是保持政府與市場的合理距離,抵消政府行為對股市影響慣性的有益嘗試。
(二)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提高創業板市場的流動性
從整體的創業板市場股票成交數量來看,其基本處于下降趨勢。創業板的成交量和流動性在牛市時看起來沒問題,但在熊市時則難以保障。在我國創業板市場中,許多投資者的投機心理較強,他們對創業板市場并不是真正具有一定的投資偏好。然而,隨著我國投資者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會在證券市場中進行長期投資,所以我國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并不是可以無限期地保持下去的,特別是對于投資高風險性的創業板市場而言,流動性不足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我國有必要在創業板市場中引入做市商制度,從而保證創業板市場持續的流動性。
(三)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抑制過度投機和操縱股價
在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的投機心理較強,“買入并持有”的觀念并不深入人心,股價的升降往往與理性的投資價值判斷無關,人為操縱現象比較嚴重。然而,做市商制度具有價格發現功能。由于做市商的盈虧狀況往往和其報價密切相關,這使得做市商必須長期觀察證券及其交易價格的變化情況,憑借專業知識和市場洞察力,全面分析市場實際情況并對證券的市場價格作出公允判斷,從而提供最有參考價值的報價。若在創業板市場中引入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報出價格為市場的主要參照價格,做市商受交易規則的限制,持續報價,價差也有限制,其經濟利益也不容許其他人進行炒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操縱者并遏制股價的人為操縱,減少中小投資者的損失。
(四)做市商制度能有效發揮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
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和優化資源分配是證券市場的基本職能。在證券市場中,交易方式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其能否在極端條件下正常運行。然而,做市商制度能夠承受極端市場條件下如價格大幅下跌所帶來的壓力。作為新興的證券市場,我國證券市場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對交易制度進行調整是必然趨勢。盡管做市商制度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它在提高市場流動性、穩定股票價格、規避證券市場風險等方面的作用較為明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影響證券市場的各個因素也將逐漸發生變化,我國證券市場不是可以無限期地保持高流動性的,特別是對創業板市場而言,流動性的逐步下降直至缺乏是不可避免的長期趨勢。因此,從保障證券市場資源配置職能發揮最大效用的方面來看,做市商制度是我國證券市場尤其是創業板市場的最佳選擇。
四、結束語
總體來看,在我國創業板市場中引入做市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國券商也已經具備了成為創業板市場做市商的能力。首先,相對于創業板市場的規模與交易量來說,我國券商的資金實力和自營規模是完全有能力成為創業板市場的做市商的。其次,我國券商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也已初具規模。券商的知識結構體系完善健全,并且券商的人才結構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最后,我國券商的整體綜合實力,包括其信譽等級、資金實力、研發實力等方面也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能夠形成一個公正、公平、公開且具有競爭性的做市商市場,提供公平的價格與連續穩定的市場,從而保障做市商市場證券交易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康.創業板市場的做市商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王力.中國創業板市場運行制度.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3]陶鸝春.完善我國創業板市場制度建設[J].中國金融,2010.
作者簡介:劉婧瓊(1991-),女,安徽合肥人,大學本科學歷,安徽大學經濟學院。